我從上大學開始來到西安,至今已經在西安十七年了,從這個歷史文化古都,一直有一種莫名復雜的感情。今天給大家說一些西安的歷史和風水。
西安,古代稱為鎬京、長安,它是我國著名的古都。西周以豐、鎬為都,秦以咸陽為都,均在西安附近。西漢、新、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在西安建都。東漢、曹魏、后唐都在西安建有陪都。截止到今天,西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時間最長的古都,西安讓中國走向了最強盛的時期。唐朝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四面進貢,八方來賀。其地位相當于現在的美國。這些現象不能不讓我們好好研究西安這個名盛一時的旺京。
西安,周朝開始建都,稱之為豐鎬,秦朝呼之為咸陽,漢唐盛世都謂長安。漢朝張良對“西京”的風水評價極高,劉邦接納他的主張,定都長安。西安為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心臟,而關中平原四周有山原、河川所環抱,猶如一座規模龐大的天然城堡。關中平原南有終南山、首陽山、太白山及其后面橫亙的秦嶺,西有岐山、隴山、六盤山等天然屏障,北有黃土高原,東有驪山、華山的屏蔽和重要的函谷關通道。關中平原的西北、北面、東面又有黃河為天然壕溝。關中平原上有渭河、涇河、洛河、灞河、灃河、浐河、洨河、靈詔河等歷史上稱之為“八水繞長安”的情形。因此,西安可謂是“天下之脊,中原之首龍”、“關中自古帝王州”的都城圣地。有詩贊曰:都城大國實堪觀,八水周流繞四山,多少帝王興此處,古來天下說長安。
歷代統治者之所以看中了西安,這與西安的地理形勢有關。西安地處關中平原,南阻秦嶺,北濱渭河,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史記?留侯世家》記載漢代張良對西安的贊譽:“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進而,天府之國也。”
咸陽緊鄰西安,秦朝建都咸陽。咸陽在九 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秦朝修建咸陽,運用了天體觀念。把渭河比作天體的銀行“天漢”,以各座宮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許多通道,咸陽宮居中,形成了眾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體現了“萬世一系”的秦帝國都城的宏偉和尊嚴。
隋朝立國后,放棄了原來的長安城,在東南另建新城,《隋書 ?文帝紀》記載:“此城從漢以來,凋殘日久,屢為戰場,舊經喪亂,今之宮室事近權宜,又非謀筮從龜,瞻星揆日,不足建皇王之邑。”于是,選擇了“山川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的龍首高原建新城。長安新城南對終南山及子午谷,北臨渭水,東有、灞二水,城西一片平原。宮城在城市中部偏北,宮殿坐北朝南,“南面稱王”。當時稱為大興城。
唐代改大興城為長安,并且增修宮殿。唐朝皇帝認為隋朝的宮城建筑所處地勢偏低,便在東北龍首塬高阜上新建了大明宮,又在城內修建了興慶宮。整個長安城布局工整,它以南北御道——朱雀大街為中軸線,東西兩邊各有54個坊和一個市,表現出對稱美。長安城的格局對北京城的建筑形式是有影響的。日本的奈良和京都是仿照長安城興建。
如果分析西安的風水,我們先按照中國建都的核心原則分析:
原則一:要得山,有真龍之氣。
西安臨邊(古長安)有九座山:終南山、翠華山、驪山、關山(中條山)、玉華山、梁山、岐山(箭括嶺)、天華山、太白山。那么這些山有沒有真龍之氣呢?中國的真龍,發源于昆侖山脈,一路東來,在青藏高原和祁連山相接,祁連山再接秦嶺,古代先賢就把西安放在了這有情有義的秦嶺的懷抱里。這九座山,也配合著秦嶺呵護著西安。
原則二:要得水,龍有脈才有生氣,才能稱得上是活龍。
山為龍水為脈,龍脈不能分離,缺一不可。古有'八水繞長安'之說。這八水指的是渭、涇、灃、澇、潏、滈、浐、灞八條河流,它們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屬黃河水系。黃河是中國第二大龍脈,可見這八水也是有情之水,滋潤并養育著西安。這九山八水使西安具備了藏風聚氣的最佳格局。
原則三:易守難攻
易守難攻方能長治久安,西安四面環山,背靠秦嶺,只有東面有一個出口,是典型的易守難攻之戰略要地。當年漢高祖建都西安就是張良的意見,張良認為,關中的風水是最好的。為什么呢?關中(西安一帶)三面環山。而只有東面有一個開口,所以守著三面,只要派重兵守住這個(東面)關口的時候,里面就是最安全的,叫做四塞之固。所以這個(關中)地方建都是最合適的。那么劉邦就接受了這個意見。北京大學建筑環境學系的教授于希賢說:三面環山,一面開口,這個風水上就叫做'安'。所以中國地名就出現長安、西安和固安,所有跟安字有關的幾十個地名,包括延安都是三面環山,一面開口的風水地形。
原則四:物產富饒
物產富饒才能安定民心,民以食為天。 劉邦選址當時有兩個意見,一是洛陽二是長安。我們還是看張良怎么分析的:洛陽建都的東周雖然比秦僅兩世好,但是城郭僅數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也容易遭受到攻擊。關中有函谷關、隴蜀的沃野千里,南邊有巴蜀的富庶,北邊有胡人畜牧的便利,正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西安南有四川糧倉,北有游牧資源,又是山水相依,四塞之固,這里不做國都,那里做啊?!
據說西安在設計營造的時候,主要是有蕭何負責。蕭何文化底蘊深厚,一邊召募深諳風水之士,一邊從九宮八卦十二生肖入手,設計構建城市框架。所以長安古城是最符合這個理論的。漢朝始建長安城,從城門、街道、宮殿、市場等基本上都是依照《考工記》'巨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則設計的。共建了十二個城門,東西南北城墻各有三個城門。這些城門的名字或符合八卦含義,或符合十二生肖含義。據說他們(12生肖)在修行成功(成了正果以后),方能轉世成人。所以中國文化里十二生肖的內涵深厚,意義深遠。例如長安東門叫春明門,東方為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一年的開始,八卦屬震,龍抬頭之青龍位。故名春明門。西門叫金光門,西方五行屬金,八卦屬兌,故名金光門。北門叫玄武門,南門叫朱雀門,按照四靈方位,北玄武南朱雀故名之。西北角的門叫開元門,因為西北角屬于乾卦,按照易經理論,乾為天,先有天后有地然后又萬物,故名開元門。再如,位于長安西南角的宮殿為什么取名未央宮?西南角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序,是未位屬羊,故名之。我們再來看它的街道,根據《新唐書》《兩京記》的記載,長安城內有南北向的街道九條,東西向的街道12條,稱'九衢十二條'。整個長安城內的建筑布局形成了一個很規范規整的九宮八卦圖,處處見九宮,處處有八卦。我們再聯系一下西安周邊的八條水九座山,就會不難發現自然的造化,八水繞長安其實就是在西安布局了一個大八卦圖,九座山環抱著西安,正好對應長安的'九宮'格局。十二個門正好對應了在西安(含鎬京、咸陽)的十二個朝代。以前認為皇帝都是天子,是天神下凡,所以我在這里稱他們為'神'。
這十二朝代如下:
西周(前363年)
秦(統一后15年)
西漢(前210年
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前趙(11年)
前秦(33年)
后秦(34年)
西魏(22年)
西晉(愍帝4年)
北周(25年)
隋(38年)
唐(273年)
西安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盛唐時人口達到100萬,并且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的城市。西安周邊的山川河流丘陵組成的圖案是一個八卦,任何一個地方在周易中都有獨特的含義,可以說巧奪天工。
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隨著中國的龍脈之勢,從遠古的蘭州(天水)、到岐山、長安、再到洛陽、開封......我們可以發現,是逐漸向東移的。
關于古都西安的很多西安人都不知道一些歷史:
1、盛唐人口達到100萬,并且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的城市。
2、看地圖就會發現,有8條河組成一種很奇怪的圖形環繞著這座偉大的城市。
3、唐朝的時候,皇帝住在大明宮,因為這里是西安城區地勢最高的地方,可以鳥瞰全城。
4、西安有條龍脈,頭向北,飲渭河之水,尾朝南,吸天地之靈氣,從秦嶺里沖出,龍頭就是今天的龍首村附近。
5、唐朝的皇宮和漢朝的皇宮是對稱的,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邊,都在“龍頭”附近,是西安最高的地方。
6、動物園后面有個小山,那是秦始皇父親的陵墓。
7、呂洞賓被點化成仙的酒館在八仙庵前,那里有一石碑。
8、中國最古老的巷、大小“學習巷” 盛唐時候,那里居住著幾萬胡人,在那里學習漢語,故名。
9、西安有一處圓形城墻,那是唐朝遺留的建筑,含光門是原版唐朝的城門,西安城墻是在唐朝皇城基礎上修筑的。
10、日本京都的規劃完全照搬長安城,包括朱雀門和朱雀大街。
11、朱雀大街寬超過100米,青石鋪路。
12、現在城墻圍住的面積在唐朝時期只是皇城。
13、唐時候長安城面積是現在西安城墻內面積的10倍。
14、鼎盛時期留學生有10萬。
15、日本密教真言宗等6個教派發源于西安。
16、西安霸河是秦穆公振興秦國,獨霸西戎后為紀念霸業而命名的河。
17、端履門的意思是官員在這里必須端正朝服,整裝入覲。
18、下馬陵,為紀念獨尊儒術的董仲書,漢朝規定必須在他陵墓前下馬。
19、大雁塔曾經是科考中榜之人留名的地方,白居易也曾留過。是為雁塔題名。
20、大雁塔是個著名的斜塔,大概向西傾斜了一米。
21、在唐朝時,阿富汗和吉爾吉斯坦的大部分,朝鮮半島的大部分屬于中國。
22、買東西的典故來自“東西木頭市”,買“東西木頭市的東西”天長地久就是買“東西”了,現今街道在西安城區原址。
23、鐘樓原來不在大家看到的那里,而是今天朝西300米的位置。
24、修鐘樓的目的是為了破壞西安王氣,壓制西安龍脈,當時看來,洪武的次子是除了永樂外最有希望當皇帝的。
25、李隆基在興慶宮辦公,現存勤政殿殿址,李白讓楊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就在那里,也就是在那里,當李隆基落寞的做自己的太上皇的時候,高力士一直伴隨著他,并且在他的兒子想殺他的時候檔在他面前喝退官兵。
26、羊肉泡饃距離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
27、雁塔是飽經風霜,曾經遭受雷擊,現今去參觀,走是封閉了數百年又重新開啟的大門。
28、西安樓觀臺是老子講道的地方。
29、烽火戲諸侯的事情發生在現今西安城東的驪山上,而當時的帝王宮殿,在今西安城的西郊。
30、西安是一個“開元通寶”比“乾隆通寶”要多的多的城市。
31、唐朝時候西安城市中軸線在今天的西邊,興慶宮就在東墻邊,他的湖水連接著今天的曲江。
32、大雁塔的位置原來城墻開了個口子,有專門通道連接城區和曲江,一片湖水延伸到城外。
33、今天西安野生動物園的位置是原來漢朝時候的皇家狩獵的御苑,平民以前是不可以靠近的。
34、西安野生植物園是原來漢朝的皇家園林,很多珍奇斗艷的名貴花種,今天那里還保留了獨有的數十個品種。
35、渭河河床原來比現在要靠南,只因為一場大地震,居然向北移動了兩公里。
36、西安南2環路下面原來是條河,在明朝的時候是一條防洪渠,在唐朝的時候,也是聯系幾條水系的景觀水面。
37、日語有200-700個音接近西安方言,稱之為唐音,比方他們把“是不是”念:dei shi ga,西安人叫:dei shi。
38、長安城墻曾經在師大附近,有唐天壇遺址,現在高新區7公里的百米綠化帶下面就是價值連城的唐長安城墻。
39、唐人民風彪悍,開放,看看那時候女人穿的衣服。在體育場前面的雕塑,唐仕女打馬球圖。李白等都善技擊。
40、如果大家在高空看過西安的話,就會發現,西安周邊有5個丘陵,組成一個漂亮的5邊形,將西安圍繞在中間。
41、西安周邊的山川河流丘陵組成的圖案是一個八卦狀,任何一個地方在周易中都有獨特的含義,可以說巧奪天工。
42、秦嶺由東向西綿延千里,只是在西安的位置向南有個凹陷,西安附近,渭河距離山很遠,而其他地方距山都很近。
43、西安南邊有上百個峪口,就是山里的河把山劈開后的河道,古人的意味是將山川精華全部匯集到西安城。
45、將近800公里的渭河所有的大支流都在河北邊,只是流過西安附近時,接收了一條南岸注入的大支流。
44、西安城墻為什么南邊最短?是因為有人想把原來位于城內的廟移動到稱外。廟不能搬,那就搬城墻。
46、原來宮殿里的空調是從冬天的河里取冰,保存入夏,這些冰就保存在西安南邊的翠華山附近,并有專人看管。
47、唐朝末年,拆毀西安城,順渭河而下去修建洛陽,奇怪的是這些木材到了華山就被莫名擋住了,無法入黃河。
48、西安最高的西南角是3767米,最低的東北角是320米。
49、西安城市經歷了數次大規模的建設會毀壞,直到600年前才基本確定了今天的位置。
50、西安為什么叫長安?因為在這里,統治者可以長治久安,生活富足。
有一個大連人和朋友聊天時說,我們大連建市一百周年的時候慶典很宏大呢,你們真應該去看看。當時一個西安人淡淡的說了句,西安建市一百年的時候有什么慶典不知道,不過在六百年的時候倒是有個烽火戲諸侯......(最后這個博大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