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最大的感慨是身邊的年輕人包括我跟酒水過招的問題。
我聽到長輩說餐桌上的熱鬧都被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年輕人給毀了。
也許是年代不同了我們都愛上了咖啡牛奶果汁,并不愛酒精。
每逢過年我們眷戀著這個美麗的小鄉村,卻懼怕著這種“餐桌上的熱鬧”,仿佛舉起酒杯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膽量和禮貌,然后長輩一杯杯邀,晚輩一杯杯苦笑著下咽,最后晚輩長輩都醉的臉紅耳赤,各自回家,倒頭就睡。
這種熱鬧下的我們,明明并不心疼彼此。
不知道是不是時代在變,我們的想法總和父輩格格不入,我們追究簡單大方的禮儀,追求舒適健康至上。我必須承認,儀式感在某些場合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感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使事情更加深刻浪漫,而不是牽強違和,當它只會給雙方帶來不適的時候,就是失去存在的意義了。喝酒也一樣,想喝的時候怡情,不想喝的時候就只剩傷人。
我看到擋不回去的酒、拒絕了的酒,喝醉了的人,人臉上的表情,確認這并不是一件讓人享受的事。過年最大的意義在于團聚之后的情感交流,不是餐桌上用酒頂出來的熱鬧。
可我們卻在條條框框中越來越沉默,交流得越來越敷衍。
親人永遠是很重要的,只是親人似乎往往不夠了解自己。年輕人并沒有長輩想象中那么不懂事,只是我們也有不想妥協的事,而長輩與晚輩之間最大的詬病就是,晚輩應當服從。其實有時候是苛求太多。有人跟我說,身邊沒對象的時候被追著要對象,有對象了被覺得對象不夠好,這婚有時候想不結也罷。
一年在外的漂泊,年輕人的辛酸苦辣也遠遠超乎外人的想象,為了生存的打拼誰又容易呢,何必總端著自己的身份要求這要求那,不如借他們罕有的假期聽聽他們這一年的經歷成長,人們總輕易相信過年回來妝容精致的年輕人在外面過得很好,卻不曾問及他們的內心不被理解的改變。
這個世界已經如此豐富多彩,年輕人已經不可能只按照一輩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可這多好,年輕人已經有選擇的余地。
這些不是抱怨,只是渴望一種更好的相處方式。
附在文末
同窗紀發起新年許愿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