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一個模糊的認識:自我控制僅與人的意志力有關,一個人的決心越大、意志越強,他的自我控制力就越強。其實,一個人有某種壞習慣,主要不是因為他缺乏毅力,而是因為這個習慣總是能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和強化;對意志力發育尚不成熟的中小學生來說,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僅有決心和意志是不夠的,家長還要與他共同尋找壞習慣的不相容行為,即孩子在不能玩游戲的時候,他能干什么,這是從外在環境上控制壞習慣的生存之地。
現實生活中常出現這種情況,一種行為減少的同時,另一種行為就會增加,這一對行為叫不相容行為,它們彼此對立,不能同時發生。在性質相反的不相容行為中,如果一個是要減少的行為,另一個就是要增加的行為,反之亦然。因此,如果孩子的某些行為被限制,就要同時告訴他能做的事情。否則,在禁止一種不適宜行為的同時,孩子可能出現另一種不適宜行為。比如孩子在不能玩游戲的時間里要干什么,家長要做出明確的規定——寫作業、讀書、戶外活動、業余愛好等等,否則,孩子可能看電視、亂涂亂畫、發呆、吃零食甚至結交壞人等,這樣孩子真正的控制力也難以形成。
現在,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受到電子游戲的侵害,你又想減少孩子玩游戲的時間,那么你與他共同尋找一個不相容的行為至關重要。首先,在電子傳媒時代,沒有必要讓孩子永遠與電子游戲說再見,你可以一個星期給他一次或者兩次玩電子游戲的“合法時間”,但是要用本周的好表現來兌換玩游戲的合法性,那就是做好不玩游戲的替代之事(即不相容行為)。為孩子尋找出一個合適的不相容行為,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與孩子當前的學習任務掛鉤。每個年級都有特定的學習內容與要求,你向老師打聽清楚孩子在哪個方面的學習比較薄弱,請老師給孩子布置單獨的作業任務,讓孩子把玩游戲的時間被特殊的安排所替代,也就是要求孩子有事可做。
②強化孩子已有的良好行為習慣。孩子除了玩游戲,是否有一些健康的愛好?例如打球,你不妨給他報一個這方面的業余學習班,讓他體驗打球技藝提高帶來的成就感,把玩游戲的快感拋到腦后。
③發展新的愛好。孩子都喜歡學習新事物,現在社會上為青少年提供的興趣班很多,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學琴、篆刻、武術等等,家長花點時間陪孩子轉轉,選擇一個新的學習項目,培養一個新的愛好。
總之,不要讓孩子的教育時段出現空擋,讓健康的、有益的活動占據他的課外時間,不讓壞習慣有盤踞地,這樣,當孩子被一個新的健康快樂內容所吸引的時候,他也就控制了不良習慣對自己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