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相八卦圖
先看這張圖,叫《手相八卦圖》,把《易經》的數也就是八卦的數的關系,放在了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這三個指頭上,然后可以進行掐算。往后又出現了金錢卦。
八卦數理表
具體的掐算,就要看一下《八卦數理表》,在中古時代,人們后來把八卦的卦象在數字上坐了一個編排和規定,比如巽卦代表四,離卦代表九,坤卦代表二,震卦代表三,兌卦代表七,艮卦代表八,坎卦代表一,乾卦代表六,這個編排其實也沒什么道理。
古人覺得數很神秘,為了造成算卦的暗示效應也就是神秘性,于是就對卦象和數字做了一個特殊的排列。
這個排列來說,橫向加起來是十五,縱向加起來也是十五,斜著加起來還是十五,這就是一種有意識的對稱結構,讓你覺得很神秘。至于里面表達出的天啟的力量,是后人附會的結果。
至于后面戰國時期出現的五行說,也是按照《易經》的方位圖加以排布,在具象上和直觀上變得非常合理。比如火代表南,水代表北,木代表東,金代表西,土代表中。這大致和中國古代的地理情況相同。
中國在中古時代以前,從遠古到中古,甚至鴉片戰爭之后中國計時單位用的都是天干地支,叫干支系統。
天干為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為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始終在一起不分離,天干這十個字是商代十大部族輪流執政或者輪流主持祭祀時,大部族的工具圖騰符號。至于十二地支總是連在一起,對此過去的古漢字學家一直都非常困惑,而甲骨文當代學者唐漢先生就有一個系統性的解釋。
唐漢先生認為地支這十二個字始終一起不分離是因為它代表了一個產婦生孩子的全過程。
地支的第一個字是“子”,畫了一個小孩子,這個字就是“子”,第一個字就標定著它是跟產子相關的一個信息。
第二個字是“丑”,在繁體字上是右邊畫了一個手的圖像,是握成拳頭的狀態,是為“丑”。新生嬰兒剛出生都是握緊了拳頭,這是胎兒的第一個象征,與人死了正好相反,人死了是兩手松開,所以叫撒手人寰。
“寅”字在甲骨文中畫了一個人的運動方向,之間是一個產道,表明孩子從母親產道生出的過程。
“卯”,甲骨文是很形象的,表示孩子剛出生二三十分鐘,胎盤隨著臍帶從產道逐步產出,把孩子和胎盤并列擺放在產床上。
“辰”,是一個石刀和一個人,他的兩手捉住石刀,隔斷臍帶。
“午”在甲骨文中和“玄”是同一個符號,畫的就是割下來的臍帶。
“巳”是一個孩子但是手腳沒有畫出來,這是表示孩子出生后在襁褓里。
“未”在甲骨文中是一個孩子滿月后解開襁褓,孩子手腳都能夠揮舞動作的樣子。
“申”這個字,是指女人生女孩叫做“申”。
人們在中古時代之后要生兒子才滿足,而在母系氏族社會,只有生女孩才重要,因為女人能生孩子,男人不能。
“申”后面是“酉”,表示生了女孩子后慶賀的場面,畫的就是一個酒壇子。生了女孩,整個部族都在慶賀,是為“酉”。
下面先說“亥”,畫的是一個人,然后把雄性器官畫的很長,這就是生了男孩。在中國古文字中,“孩”只是說男孩,不能叫女孩,只能用女兒。“亥”是指的男性,生了男孩在遠古時期作用有限。
最后說一下“戌“,畫了一個古代的兵器“戈”,在手握的地方打一個指示符號,表明生出來的男孩只有兩個作用,要么拿武器,要么打獵。
這就是十二地支的來源。
實際上,從十天干的來源我們知道,是來自于商代的十個部族,而十二地支,則是來源于母系氏族社會,都是非常久遠的年代,也代表了《易經》所表達的其實都是遠古時期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