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K
前兩天寫了一篇文章《硬核科普:僅靠藥物可能不能徹底解決抑郁癥的說法正確嗎?》收到很多回復。
很多人問我吃藥到底有多大幾率可以治愈抑郁癥呢?
早期我在網上看過一篇報道,非營利組織StrongMinds通過培訓心理健康輔導員和群體治療等手段,為貧困地區的抑郁癥婦女提供為期三個月、每周90分鐘的同伴—團體治療性課程。
在他們的官網中數據顯示:治療了55000名抑郁癥患者,目前正在進行的5717名,擁有524名訓練有素的同伴協助者(抑郁康復者),87%的患者治療結束時無抑郁,75%治療6個月后無抑郁,失業減少67%,StrongMinds的目標:到2025年治療200萬名患者。
也就是,經過驗證可減輕烏干達75%以上接受治療的婦女的抑郁癥狀。
當時這個消息大家覺得只是代表非洲人民,不太具備廣泛性,但是今早看到文獻iPSYCH的一項新研究證明,盡管接受了抗抑郁藥物的治療,但五分之一的抑郁癥患者仍有自殺念頭。
抗抑郁藥主要用于治療中度到重度抑郁癥。丹麥國家研究項目iPSYCH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即使接受抗抑郁藥治療,仍有20%的抑郁癥患者有自殺念頭。
研究結果剛剛發表在《臨床精神病學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上。
關于哪些因素會影響治愈率的問題上,一項研究找到一些端倪,
一項發表于Depress Anxiety.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者對來自抑郁癥序貫治療研究(STAR*D)的大型樣本數據進行了分析,旨在探索與抑郁未能治愈及治愈所需時間相關的臨床因素。
受試者的平均年齡為41.4歲,62.5%為女性。大部分患者抑郁為中重度(HAM-D17≥23),73.1%的患者既往有過至少一次抑郁發作,當前抑郁發作的中位時長為8個月(四分位距3-25個月)。14.7%的患者最終未能治愈。
隨著時間的推移,治愈的可能性降低
這也提醒我們,當自己發現自己抑郁的時候,一定要盡早進行治療,這個非常關鍵,有時候過度拖延與幻想通過簡單的自我療愈是很難完全走出抑郁的。
那么如何可以提高治愈率呢?
當下來說,除了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與咨詢以及結合一些人際關系的支持幫助會大大提高抑郁癥患者的治愈率。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里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其次就是治療的依從性要強一些,抑郁癥的解決是一個長期工程,渴望短期就解決徹底的想法只能對抑郁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