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真相館#
1、維持人體組織的生長、更新和修復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組織和器官的主要材料。人體的瘦組織中,如肌肉組織和新、肝、腎等器官均含有大量蛋白質;骨骼、牙齒,乃至手指和腳趾也含有大量蛋白質;細胞中,除去水分外,蛋白質約占細胞內物質的80%。
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漲肌肉需要它,另外體內組織的生長、細胞增殖與組織破損修復等都需要新的蛋白質合成。例如,為了形成骨骼或牙齒,細胞首先要排列膠原蛋白基質,然后用鈣、磷、鎂、氟和其他礦物質充填基質。膠原蛋白是肌腱和動脈壁細胞間的連接成分。將撕裂組織連接起來的瘢痕也是由膠原蛋白組成的。
人血漿蛋白質的半壽期約為10天,肝中大部分蛋白質的半壽期為1-8天,某些蛋白質的半壽期很短,只有數秒鐘。只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才能維持組織的更新,不挑食才能活得久。
2、調節人體生理功能、催化新成代謝反應
生物體內的各種生命活動幾乎都離不開蛋白質。參與機體體液調節的許多激素是蛋白質或肽類物質,如胰島素、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等;
胰島素(促進血循環中葡萄糖進入肝細胞、肌細胞、脂肪細胞及其他組織細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進脂肪及蛋白質的合成。)
生長激素(生長激素為 DNA 重組人生長激素,具有人體生長激素同等作用。能促進骨骼、內臟和全身生長.促進蛋白質合成,影響脂肪和礦物質代謝,在人體生長發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是甲狀腺所分泌的激素, 為氨基酸衍生物,有促進新陳代謝和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呼吸,心律加快,產熱增加,在寒冷,緊張時分泌。生長方面與生長激素起協同作用;體溫調節方面與腎上腺素起協同作用。)
核蛋白構成細胞核并影響細胞功能;酶蛋白具有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作用;免疫蛋白具有維持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白蛋白具有調節滲透壓、維持體液平衡的功能;有些可溶性蛋白質可維持體液的電解質平衡,具有調節酸堿平衡的作用。
3、氧化供能
蛋白質是機體三大供能物質之一(另外兩位是碳水化合物與脂肪),蛋白質在體內分解成氨基酸后,經脫氨基作用生成α-酮酸,可以直接或間接經三羧酸循環氧化分解,同時釋放能量,是人體能量來源之一。
但是,蛋白質的這種功能可以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替。因此,供給能量是蛋白質的次要功能。
1g蛋白質完全氧化可產16.74KJ(4卡路里)的能量(跟碳水化合物能量一樣,脂肪1g能提供9卡路里的熱量)產生的能量一般不參與供能,主要用于機體的自我更新。
當在饑餓、長期低糖膳食或者長時間大強度運動時,體內糖原儲備會大量攝入,這時非結構蛋白質分解加速,某些氨基酸代謝參與供能。
例如,在長時間大強度運動引起肌糖原大量消耗時,肝臟和運動肌內的氧基酸和蛋白質分解明顯加快,尤其是肝臟內保存著300g左右的生理上可利用的儲存蛋白,是運動時蛋白質氧化供能的主要來源。
4、免疫保護作用
免疫球蛋白,多種細胞因子和補體重等重要免疫活性物質,都屬于蛋白質。
5、運動和支持作用
收縮蛋白,如肌球蛋白具有調節肌肉收縮的功能。
肌球蛋白拖著內啡肽走上單纖維,只為讓你開心
6、物質轉運
許多小分子物質的轉運都由蛋白質承擔。如,血液中的脂蛋白、運鐵蛋白、視黃醇結合蛋白具有運送營養素的作用;血紅蛋白具有攜帶、運輸氧的功能;
組成蛋白質的天然氨基酸有20種,體內只能合成非必須氨基酸( 不一定非從食物直接攝取不可),必需氨基酸則需由食物蛋白質提供。
營養學上根據食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將蛋白質分為3類:
1、完全蛋白質
完全蛋白質指所含必須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如乳類中的酪蛋白、乳白蛋白;蛋類中的卵白蛋白、卵磷蛋白;肉類中的白蛋白、肌蛋白大豆中的大豆蛋白,小麥種的麥谷蛋白,玉米中的谷蛋白等。
完全蛋白質來源
2、半完全蛋白質
半完全蛋白質指所含必須氨基酸種類齊全,但其中某些氨基酸的數量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即不符合人體蛋白的氨基酸模式,如小麥中的麥膠蛋白等。
3、不完全蛋白質
不完全蛋白質指其中不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必須氨基酸。如豌豆中的豆球蛋白、肉皮中的膠原蛋白等。(美容界鼓吹膠原蛋白功效,其實人 體表的膠原蛋白是根據需要自身合成的,服下的膠原蛋白會在體內分解成氨基酸,身體根據需要重新利用,更不可能無端重新合成為膠原蛋白,作用于人體。所以食用膠原蛋白沒有什么美容效果。)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是由氨基酸組成的,只是質量不同(取決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人體共有8種氨基酸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被稱為必需氨基酸。不同食物中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的數量和比例不同,因而不同食物的營養價值相差很大,只有食物中的氫基酸比例與人體比較一致時,人體才能夠高效利用這些蛋白質食物。
自然界中很難找到完全符合人體需求的蛋白類食品,動物蛋白的質量往往更接近人體需要(人類也是一種動物),被稱為優質蛋白。而植物蛋白往往缺乏1-2種必需氨基酸(“缺乏”并不是指完全沒有,只是含量較低),例如谷類往往缺乏賴氨酸,但也有例外,例如大豆蛋白,除了蛋氨酸含量較低以外(搭配谷類主食就能互補),其余的必需氨基酸都符合人體需要,所以也是優質蛋白。
互補才能發揮大功效
所以把不同的蛋白類食品搭配起來時,各種蛋白質所含氨基酸可以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從整體上可改變氨基酸含量的比例,使之更加接近人體所需的最佳的氨基酸模式,因而可大大提高混合蛋白食品的營養價值。如谷類蛋白中氨基酸較少,限制了其營養價值,但與含氨基酸較多的大豆或肉類、蛋類搭配食用,則谷類言養價值就可提高;大豆中蛋氨酸含量較低,而玉米中蛋氨酸含量則較高,兩者互補,營養價值皆相應提高。
所以,食物多樣化,粗細糧搭配,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合理地搭配,可以較好地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有利于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