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
人鬼殊途隔陰陽,
往生今世等奈何。
中元一到輪回起,
再到人間不相識!
七月十四,又叫中元節,盂蘭會,民間也稱之為鬼節,為民間傳統的祭祀先人的日子,主要流行于漢族文化地區。在今年有點特殊,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國平增了數千亡靈,對于這邊疫情低風險地區也許體會不到什么,但對于疫情高發地區而言,今年這個中元節注定又是不一樣的。
不管怎么樣,中元節和清明節一樣,都是寄托對先人哀思的節日,桂平在這次疫情中,算是一個低風險地區,但清明時也因大局政策影響,很多人都沒有上山掃墓,也是多年以來,最特別的一次,到這七月半,應該也會如常了。
一般這鬼節的具體時間,在不同地域有些差異,七月十三,十四,十五都有人過,不管怎么樣,現在一說七月半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而桂平區域范圍內,大多數就守著七月十四這一天,當然了,這是長久以來流傳下來的習慣習俗。
這種習俗比較古舊,燃香,焚紙,擺案臺,諸多禮儀之下,于是也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活動,但更多人愿意認為,這是一種孝道儀式的傳承,也是受到佛教文化的“盂蘭盆會”的宣揚影響。雖然各地過的都是鬼節,節日意義也相同,但在每個地方,鬼節民俗具體的內容在各地多少是有點區別的,
不管你信佛,信道,還是信自己,只要是生活在重視這個節日的地區,不經意間都會受到這樣的影響,都是類似的儀式,這種儀式形成是有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的。畢竟千百年間社會變革,人員的流動,加上每個地方的水土,氣候,物產不一樣,等等,最后各地習俗發展也就有所差異了。
桂平的七月十四風俗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呢?2019年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曾寫過一篇《桂平:七月十四鬼節風俗多傳統》,介紹了一下,2020年換個角度,從歷史古籍記載再說說桂平的七月十四風俗。
這就說明,早在那個時期以前,桂平就尊崇這樣的儀式了,不過關于七月十四的風俗記述,還是比較簡單的,一語帶過,對于那時候傳統的儀式有些什么樣的安排,并沒有過多的描述,也就不知道了。
不過只言片語中也可以知道,盂蘭會的習俗也是很早開始了,應該就尊從佛教的那些儀式,主要是追念祖先在天之靈,而且這個祖先是非常久遠的,佛家講的七世父母,實際上就是現在人們氏族宗祠中所供奉的本家列祖列宗,這就是世間孝,念先人而祝愿生人!。
當然了,要詳細講述盂蘭會,是什么樣的過程,有什么樣的儀式,沒有些佛學基礎是講不清楚的,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這方面修為造詣不太行,就不亂說了。
隨著時代的前進,民間風俗也漸漸變化,有了更多的含義與儀式,變化之間,都被歷史所記錄下來。
這就是這節日里桂平本地過七月十四這一天的最準確記載,而且,對節日的風俗也多有了幾言介紹。相比之下,現在桂平人在七月十四的儀式,祭祀用品,在那個時候一直延續至今。
節前備好各種用品,五色紙制成衫,袍,鞋,帽,衣,裙,手巾之類,在七月十四當天祭祀后依次焚燒,名為送寒衣,這也是在傳統幾大祭日中最不一樣的祭品。
如年祭,清明祭,等等,一般以"財寶"類型為主,紙錢,紙金等等,只有七月十四則以衣著為主,這也是因為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認為在那個世界和現實世界都差不多,也只是空間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認為人無法越界,但鬼可以越界返回人間。
正所謂:春露秋霜!人歷四季,鬼自然也一樣,燒衣送帽為的就是提示先人四季變化,秋季來臨,注意氣候變化。
還有一個儀式,這時候也有了明確的記載,那就是施血阝,這是什么意思呢?這是為了那些無主之魂的。用現在的桂平話說,就是“施憂”,“符咒”。
“施憂”,“符咒”的原因,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在去年的文章中也介紹過,人分多種,鬼也分多種,人的世界有多復雜,鬼的世界就有多復雜,因為各種原因,在輪回規則中,總有很多鬼魂或是沒排到,或是不愿輪回,或是不得進入正常的輪回,他們的存在,總會影響一些陰間秩序。
為了不讓這些鬼魂影響到自家先人的正常輪回,人間就進行“施憂”,安撫這些游魂。幾百年來,這種儀式,一直如此,只是稱呼上有所區別。
這版古籍對桂平七月十四習俗的內容又豐富起來,除了承續幾百年的“送寒衣”,“施血阝”習俗,“七月半的鴨子”這句諺語開始有了明確的記載!
在這七月半中元節,為什么鴨子會成為重要的祭品呢?這里有很多種說法,不同地方有所不同。
一,從飼養角度來說,古人養鴨喜歡放養,沒事就放田里自由找食,歷經豐食的春夏,鴨子已經催肥,到了七月半,剛好可以安排上桌了,久而久之,七月半遇上鴨子也就形成了傳統的“食鴨好時光”,不經意間,就成為這節日里重要的一個儀式。
二,從古人對陰間冥界的無限想象來說,故去的人到了冥界,再重生,中間要經過很多地方,其中有很多水域要渡。從陽間到陰間,要過三途河,弱水,忘川河,等等。無論走到哪一步,隨水即阻。
故去的人成為魂后,輕飄飄的,飄是飄不過這些水域的,根據陰間的那些規則,有只鴨子就基本能解決陰間冥界的那些交通問題了。
鴨子在陰間冥界的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渡弱水以達真正的陰間,過忘川河以讓投胎使者安排一個好去處,,,各種傳說真要說起來,得專門篇幅介紹,而這里只說桂平七月十四鴨子的傳說。
在桂平古籍中所載,七月十四宰鴨過節,主要是為了給陰間的故人送寒衣,故名銜衣鴨。說白了,這鴨子就是一個送貨的角色,陽間的人們把這一天燒的祭品,讓鴨子渡水送給故人。什么說法呢?
鬼魂雖可以陰陽間來回自如,但有時總有各種阻滯,也不能按時回陽間接收祭品,怎么辦?當天所宰殺的鴨子就負責遵照指令,自行涉水通關,把祭品送到陰間故人手上;又或者鬼魂回陽間過節后,和鴨子一起回陰間,鴨子也是幫馱貨的。
總之,無論哪種說法,七月半的鴨子是有著重要使命的!
當然了,各地七月半的風俗都有一定的差異,故事還有很多種說法,都帶有一些陳舊的思想與禮儀,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一些傳統思想,通過這此形式的體現而已。
現在,在當今社會變革之下,年輕一代已經不在意這些,不知道,或是一知半解這些節日習俗,于是很多傳統節日習俗也在慢慢發生改變,或者慢慢消失,留下的,只是像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這種文字記錄而已了。
作為年輕一代的桂平人,除了知道吃鴨子,還了解多少呢?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