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主治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痹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等癥。
注意:肺虛咳嗽、陰虛火旺者忌服;不宜過多食用。
白芥子選方
1、止咳平喘:白芥子6g,紫蘇、萊菔子各8g。將上述藥材搗碎,用紗布包好,水煎去渣,取汁,經常飲用。
2、降氣化痰、溫中止咳:白芥子、紫蘇、萊菔子各50g,白芥子、紫蘇、萊菔子洗凈后用干凈的白紗布包好,壓碎,水煎取汁;冰糖加水適量化成糖汁,把藥汁和糖汁合并,用大火隔水蒸2小時,裝瓶備用。每日兩次,每次半茶匙,飯后服用。
3、關節疼痛:白芥子50g,白芥子研成細末,用少量開水濕潤,再加醋調成糊狀,敷貼于痛處。3小時后取下,每隔3天貼1次。
4、治風濕痛、腳氣:白芥子、蕓薹子、蓖麻子、木鱉子(去殼)、白膠香各50g,核桃仁15g。將以上6味搗爛,制成膏。每用10g,涂抹于患處。
5、治傷寒后肺中風冷,失音不語:白芥子30g,白酒適量。用酒煮白芥子,放入毛巾浸泡藥汁,趁熱敷于頸部。毛巾變涼后再浸泡,重復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