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78年,南宋著名將領文天祥在五坡嶺(廣東海豐)兵敗被俘,囚禁在船上。
次年經過零丁洋(廣東珠江口),時任元軍都元帥的張弘范拿著紙筆“啪”的摔到文天祥面前,讓他寫投降信,勸降堅守崖山的南宋將領張世杰。
張弘范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提審文天祥,剛開始他以禮相待,給文天祥好吃好喝,也不讓他行跪拜之禮,可文天祥軟硬不吃,張弘范已經失去耐心,惱羞成怒。
文天祥毫不畏懼,眼皮抬都不抬一下,他擺弄著手上的鐐銬,心里在想:那些幾秒鐘從鐐銬中脫逃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張弘范用鼻孔對著文天祥,從眼角的余光里打量著這個書生:快寫,墨跡啥呢!
“我不寫!”
文天祥倔強地扭過腦袋,大不了腦袋掉了也就碗大個疤,20年后又是一名好漢。
張弘范沒想到這個看起來文弱的書生這么有骨氣,憤怒地抽出馬鞭,頂著文天祥的鼻子,銅鈴般的眼睛瞪得老圓,一字一句問:
“你寫不寫?不寫我打你了啊!”
張弘范早就耳聞文天祥的骨氣,私下很是佩服,不忍心對文將軍動粗,但領導要求的任務又不能不完成,勸降張世杰成功的話,會減少很多人員傷亡。
文天祥尋思著,這張弘范人高馬大,下手也必然不輕,沒必要挨這頓打,寫就寫,反正不投降,于是在張弘范驚愕的目光中一揮而就《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想我讀書那會兒多辛苦啊,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好不容易進士及第考上狀元了,還沒“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呢,居然打仗了。
這仗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怎么著也四年了,誰能頂得住啊?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我就像暴雨中的浮萍,也跟著起伏不定。
惶恐灘頭的一幕幕讓人惶恐不已,被人家像豬一樣追著打,最后還是被逮住了,只能在漫無邊際的零丁洋這個地方漂泊。
世杰啊,你千萬不要因為我而投降,人誰不會死呢?讓我的一片丹心流傳后世,也不枉此生。
當然,你能夠打敗張弘范把我救回去是最好的結局。
張弘范看了看詩句,又瞟了眼文天祥,這文采這節氣,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南宋的狀元就是不一樣,心里更加佩服文天祥。
張弘范小心翼翼的將詩稿收藏起來,吩咐手下:把文將軍押到大都(北京),讓領導親自審問。
張弘范的領導不是別人,正是元朝的開國皇帝、成吉思汗之孫、托雷之子元世祖忽必烈。
面對如此之強的對手,文天祥會不會低下他高昂的頭顱?
2
《宋史》》記載過文天祥的面貌: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一本官史能把一個人物的形象用這么多筆墨記錄下來,這在歷史上是很罕見的,要么這個人在整本史書中相貌名列前茅,要么這個人外貌在當時的生活環境下生得太過奇葩。
體貌豐偉,是說個子高、身形豐沛,也就是既偉岸又有點健碩。
宋朝男性平均身高在1.64米,女性平均身高在1.56米,能達到偉岸的地步至少身高1.8米。
而一代名將岳飛身高也只有1.70米。
美皙如玉,是說皮膚好,白皙圓潤有彈性,沒有魚尾紋。
秀眉而長目,是說眉毛秀麗好看,眼睛很大。
顧盼燁然,是看人看物時眼睛很明亮,很有神,很勾魂。
《宋史》花這么多筆墨描述文天祥的相貌,一定是因為見慣了矮矬窮的樣板,難得見到這么一個偶像派的人物,毫不吝嗇筆墨。
放到現在的人物形象里,劉德華太矮,黃曉明太粉,太娘,古天樂太黑,王思聰太磕磣,最為接近的可能就屬彭于晏了。
嗯,古代版彭于晏,你想想,這個文天祥有多帥!
會有多少人哭爹喊娘的叫著“老公”?
文家世代為官,家境殷實,有多殷實?看看他每天怎么吃飯的就知道了。
每天吃飯,飯菜能擺滿一丈見方的地方,也就是3米,長寬3米的大桌子能擺滿多少道菜?沒有一百道也有八十道吧?
一邊吃一邊幾十個歌女唱歌助興,文天祥每道菜嘗一口,這就是淺嘗輒止,嗯,這道菜偏淡,這道菜偏咸,這道菜偏油,這道菜偏膩,好了,飽了,撤下去吧。
每天如此。
除此,家里還有露天游泳池,文天祥沒事就游會兒泳,身材越發的好,氣質也越發的迷人。
文天祥若去電視上相親的話,24盞燈定然長亮不滅,若聽到他的家世,那就全場爆燈了。
爆燈女嘉賓一定會亮出金句:寧在馬背上哭,也不愿在寶馬車里笑。
手慢的女嘉賓們只能上前死死抱住古代彭于晏的大腿求帶走。
多金、帥氣不是文天祥的追求,他年輕時看到大家虔誠的祭拜歐陽修、胡銓等人,就立下誓言:如果不能像他們那樣被人景仰,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20歲那年,文天祥參加科舉考試中了進士,在集英殿參加由皇帝宋理宗親自主考的“殿試”。
文天祥環視全殿,忽然有一種舍我其誰的豪邁之感,提筆,萬把字的策論分分鐘寫完,一氣呵成。
文天祥第一個交卷,看著周圍還在奮筆疾書的同學們,他心中只有一個想法:穩了。
宋理宗當時在位已經32年,盡想著該退休了,對朝政有所懈怠。而文天祥的題論就是學到老干到老,學習不止,工作不止,一刻也不能停歇。
宋理宗看著試卷,沒想到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覺得說的在理,人生在世,當個皇帝不容易,一定要為天下百姓再活500年,再干500年!
你看,皇帝也是需要打雞血的。
文天祥的文字功底也很深厚,寫起文章來立意高企、架構合理、文筆流暢,中間還有輕松的事例比喻,讓人看起來不晦澀,跟筆者的文風有得一拼。
宋理宗感覺文天祥的文章很豐滿,比瘦骨嶙峋的妃子們誘人多了,簡直讓他煥發了第二春:寫的不錯啊,就你第一吧。
文天祥按捺住心中的狂喜,淡然以對:多謝陛下。
就這樣,文天祥在一眾進士羨慕嫉妒恨的眼光中,被宋理宗欽點為殿試第一(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
宋理宗還說: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文天祥自此改字為“宋瑞”。
狀元,狀元,狀元啊!
無數人為之奮斗的狀元之名,在文天祥這里,仿佛是唾手而得,多金、帥氣又有才華,古代彭于晏的稱號都配不上他了,連寫《宋史》的直男都忍不住對他多夸幾句。
文天祥年少成名,高中狀元,正是春風得意之時,這首寫給朋友的《齊天樂》就很符合文天祥的心境。
《齊天樂》
南樓月轉銀河曙,玉簫又吹梅早。鸚鵡沙晴,葡萄水暖,一縷燕香清裊。瑤池春透。想桃露霏霞,菊波沁曉。袍錦風流,御仙花帶瑞虹繞。
玉關人下未老。喚磯頭黃鶴,岸巾談笑。劍拂準清,槊橫楚黛,雨洗一川煙草。印黃似斗。看半硯薔薇,滿鞍楊柳。沙路歸來,金貂蟬翼小。
登上雕梁畫棟的小南樓,月光流轉、夢幻多姿,我都可以摸到銀河了,不知道誰在吹簫,還挺好聽的,梅花都聽醉了,竟然凋謝了。
泡在溫泉里,吃著水晶葡萄,不去管那一直盯著我的鸚鵡,忽然一股幽香襲來,不用轉頭我就知道是誰,必然是那腰環彩帶、步步生蓮的仙女來啦。
感覺自己好像周郎,羽扇綸巾,臨江談笑,帥呆了。這要是再佩把劍,拿著槊,楚地的美人都得跟在我后面追我。
好了,恭喜你上任,我的好朋友,鄂州的風景獨好,你到那里的時候正是柳絮紛飛的時節,有空多去打打獵,如果有貂皮,記得送給我。
彼時的南宋還沒有抗元危機,這首詞的詞風瑰麗華美,公子哥的生活躍然紙上,一股獨有的風騷之氣撲面而來。
3
高中狀元之后,文天祥的老父親文儀病逝,年僅41歲。
文天祥回家守孝三年。
1259年,蒙古軍隊在大汗蒙哥的帶領下分三路進攻南宋,發起了第二次蒙宋戰爭,其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
宋理宗急了,召集大臣們討論應對之策。
南宋大臣們也急了,一個挨著一個互相討論:怎么辦,怎么辦?
“沒事,皇上,奴才有辦法。”
這時候宦官董宋臣跳了出來,他帶著神秘的微笑說出了他的妙計:
“咱們遷都!”
這仗還沒打就想著跑了?南宋朝臣蒙了。
想想董宋臣的身份,誰敢反對啊,大家站在朝堂上大眼瞪小眼,愣是沒有人說話。
董宋臣是誰?皇帝宋理宗最喜歡的內侍,還是貼身的,貼身的……
萬一這是皇帝自己的主意,借著他的口說出來,我們把他臭罵一頓,豈不等于……
這官場的水就像太平洋,深不可測,你看到的,其實只是滄海一粟。
有怕的,自然就有不怕的。
時任寧海軍節度判官的文天祥就不怕,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皇上,這個窩囊廢還沒打就要跑,要是不殺他就說不過去了。(乞斬宋臣,以一人心)
結果自然石沉大海。
開玩笑,人家可是貼身的秘書,沒收拾你就不錯了。
年輕氣盛的文天祥越想越氣,這種沒有骨氣的家伙也能和我同殿為臣?
干脆不做官了,回家休息休息。
于是,文天祥自己給自己免了官。(不報,即自免歸)
董宋臣沒想到從此以后文天祥就跟他卯上了,雖然文天祥從未見過他,但就是覺著他不爽。
第二次蒙宋戰爭打了一年不到的時間,蒙哥突然死了,被炮石擊中一命嗚呼。
蒙古的汗位繼承有些特殊,別家是長子繼承,他們家采用幼子繼承制。成吉思汗死后幼子托雷掌握了絕大部分軍隊卻被毒死,隨后托雷的長子蒙哥被推舉繼承汗位。
蒙哥汗率軍10萬攻打南宋,并稱“一個月內踏平釣魚城”,在歐亞橫掃敵軍無對手的蒙哥在合州(四川合川)釣魚城進攻時被南宋炮石擊中,隨后不治而亡。(炮風所震,因成疾。班師至愁軍山,病甚……次過金劍山溫湯峽而歿)
接著,蒙哥的幾個弟弟急著爭奪汗位,撤軍了,后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蒙哥的二弟忽必烈憑著狠、準、快的手段繼承汗位并建立了元朝,三弟旭烈兀因支持忽必烈有功,也建立了伊爾汗國,四弟阿里不哥因與忽必烈爭斗中失敗被囚禁而死。
南宋還沒怎么反抗呢,竟然贏了。
宋理宗高興啊,蒙古大軍來勢洶洶,被稱為“上帝之鞭”,所到之處所向披靡,還不是被我打敗了?
文天祥你堂堂一個狀元,也別呆家里了,快來當個官,戰后重建都需要人手呢!
何況你一個這么帥的美男子,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啊。
咸淳九年(1273),文天祥被啟用為湖南提刑任,碰上了老鄉、以前的宰相江萬里,喝酒吃肉,時不時談談國家大事。
有一次老江大概喝多了,語重心長地對文天祥說:“我年紀大了,國家的責任都要落在你身上了,好好努力啊!”(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文天祥蒙了,你這是夸我還是夸你自己?
這時候的文天祥深受高官們器重,自己的生活也過得無比愜意,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寫了首寫實的《齊天樂》:
夜來早得東風信,瀟湘一川新綠,柳色含晴,梅心沁暖,春淺千花如束。銀蟬乍浴。正沙雁將還,海鰲初矗。云擁旌旗,笑聲人在畫闌曲。
星虹瑤樹縹緲,佩環鳴碧落,瑞籠華屋。露耿銅虬,冰翻鐵馬,簾幕光搖金粟。遲遲倚竹。更為把瑤尊,滿斟醽醁。回首宮蓮,夜深歸院燭。
早期文天祥的詞作都比較華麗,沒辦法,人生得意,想低調,實力不允許啊!
東風漸起的夜晚,江岸邊的柳樹隨風起舞,不時還有梅花的香氣傳來,天氣逐漸變暖,看來春天要來了,花開了又可以把它們送給喜歡的女孩了。
蟬沐浴在月光下就好像披上了圣衣,沙雁歸來,海中的巨鰲也時不時露個頭,天上的白云就好像迎風招展的旌旗,看著這樣的美景,我笑了。
璀璨的星光下,樹影婆娑,我身上的玉佩發出的聲音估計能直達碧落。祥瑞籠罩我美麗的大房子,里面作為裝飾的銅虬、鐵馬格外漂亮,撩起簾幕,還能看見閃閃發光的金粟。
我躺在竹椅上,旁邊還有漂亮的侍女搖扇、斟酒,舒服了。夜深了,我要回去睡覺了,畢竟春宵一刻值千金。
又是一幅赤裸裸炫富的生活場面。
文天祥升任刑部侍郎的時候,董宋臣升為都知,一聽老對頭升官,文天祥又不樂意了。
我升官憑的是本事,是真實才干,你呢?是不是腆著臉求來的?
于是,上書,列罪,請求罷免董宋臣:皇上,這個人話撿好聽的說,事挑奸猾的干,還讓你召妓,妥妥的小人一個,不殺也得讓他滾蛋吧。
(宋理宗晚年喜歡召妓入宮,董宋臣一手安排了諸多名妓入宮,臨安頭牌唐安安就是其一)
董宋臣已經今非昔比了,牛到了什么程度?(一時聲焰,真足動搖山岳,回天而駐日也)
妥妥的臨安城扛把子,人送諢號“董閻羅”。
宋理宗對文天祥的上奏采取的是不搭理態度,老了,就這么點愛好了,別煩我好不好,一邊呆著去。
4
忽必烈在奪得汗位,鞏固自己的地位后,就急不可耐地發動了對南宋的侵略戰爭,1273年,攻破固守已久的樊城。
樊城之于臨安,一如唇齒。
我們先來捋一捋南宋末年的幾位皇帝的在位年限。
宋理宗,1224年-1264年
宋度宗,1264年-1274年
宋恭帝,1274年-1276年
宋端宗,1276年-1278年
末帝,1278年-1279年
“完了完了!”
1274年,剛即位不久的宋恭帝趙顯很慌啊,這怎么辦?臨安門戶都被打掉了,我這屁股還沒坐熱呢。
“穩住,皇上,我們發詔書勤王吧。”大臣給趙顯出了個主意。
詔書刷刷刷寫完,連標點符合都來不及打。
大致意思是國家沒了,家也就沒了,這個時候各路英雄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反正你們都要來救我啊!
文天祥此時正在家里幾年如一日的嘗著每道菜,聽著每首歌,一群歌妓家丁圍著他轉,這樣的日子如果不出意外應該可以過到老,官場斗爭太復雜,不適合他這樣的美男子,想太多容易老得快。
接到詔書的那一刻,他哭了,哭得稀里嘩啦。(捧詔涕潤)。
他既為國家遭受侵犯感到義憤填膺,又為皇上的危急而擔憂,想分擔,總是使不上勁兒,看到朝廷的詔書,怎能不動容?
“這幫孫子欺辱我們很久了,鄉親們,不能再忍了!”
文天祥列數蒙古軍隊罄竹難書的罪行,又拿出全家的資產召集到萬余人,上路勤王了。
國家危亡之際,怕死的人也不少,就有人勸文天祥不要去,你打不過的,這不是送人頭大禮么?
文天祥難道不知道么?
他有自己的堅持:兄弟,我們都不去,那就沒人去了,道義站在我們這邊,我們會贏,去的人多了,國家才會保住。(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則社稷可保也。)
戰事對南宋極其不利,文天祥的詩詞也透露出憂國憂民之意,這篇《醉江月》寫出了文天祥的心境。
酹江月(南康軍和蘇韻)
廬山依舊,凄涼處、無限江南風物。空翠睛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雁過孤峰,猿歸危嶂,風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靈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傾斗落,客夢催明發。南浦閑云過草樹,回首旌旗明滅。三十年來,十年一過,空有星星發。夜深悉聽,胡笳吹徹寒月。
廬山還是老樣子,可是江南的風景早就被戰火摧毀,江山一多半都被敵人占去了,我該如何是好?
大雁從孤零零的山峰上飛過,猿猴回歸高聳茂密的山林,疾風吹起漫天的雪花,其實天地之間仍然有英雄能夠拯救國家社稷,可是到哪里去找呢?
看著江上的孤舟,我不免一聲嘆息,我看到了國家收復失地之景,醒來以后發現是自己在做夢。
怎么說都三十年過來了,頭發都花白了,其實我還沒到年老的時候。夜里凝神靜聽,那惹人落淚的胡笳之聲,使得整個夜晚都籠罩在冰冷的氛圍中。
1275年十月,元軍從金陵出發攻打常州。
文天祥于是派了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助常州。
剛到虞橋,就打了一場遭遇戰,麻士龍身先士卒,然后戰死。
朱華率領廣南軍隊,在五牧和蒙古軍隊干上了,完敗。
正面戰場上尹玉也差不離輸了,不過他還是有血性的,率領殘兵五百人夜間發起戰斗,玉碎。
乖乖,這蒙古軍隊神了?上去不就是送死么?擱誰誰不跑路啊!于是張全不發一箭,跑了。
“唉。”屬下這么菜,文天祥雖然有預料,但沒想到差距這么大,無奈之下只能放棄平江,退守余杭。
到了臨安,文天祥迅速被任命為臨安知府,平時別人搶破頭的職位現在變成了燙手的山芋,也只有他敢接了。
而后文天祥像是坐火箭一樣被任命為樞密使,授右丞相一職。
然后文天祥就被派到了元營議和,因為南宋朝廷投降了。
果然被江萬里說中了,文天祥是要承擔國家大事的人,只是簽署投降協議書是該哭還是該笑呢?
來不及想這么多了,文天祥到了皋亭山的時候就和元相伯顏來了場世紀大辯論。
文天祥壓根沒想過投降,唾沫橫飛的他把伯顏噴得體無完膚。
伯顏驚了,是你打贏了還是我打贏了?議和都沒一點誠意,給我關起來!(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
5
文天祥沒想到蒙古人這么不上路子,說不過他竟然把他關起來了,這咋辦?
逃唄!
好漢不吃眼前虧。
一路逃到真州,知州苗再成對于擊敗元軍提出了大膽的想法。
如此這般這般,兩淮的士兵就可以生擒元軍大帥,只是兩個撫制使不大對付,你幫著開導開導唄。
文天祥一聽這個計策可以啊,果斷同意,這就上路。
只是文天祥運氣不太好,有逃兵跑到揚州告訴李庭芝,說朝廷派人來勸降了(密遣一丞相入真州說降)。
李庭芝一向痛恨元軍,馬上下達指令:“以最快的速度把文天祥剁了!”
文天祥很委屈:“我沒有,我一向抗元的,這逃兵的話怎么能信么!”
只是李庭芝對文天祥防備很深,還是繼續逃吧。
這一路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冥冥中,這是唯一要走的路啊。
文天祥回去以后還是一如既往地繼續著自己的抗元事業。
雖然打不過元軍,就是要和你對著干,咋滴?
1278年,時年四十二歲的文天祥官拜少保,爵封信國公。
本來是位極人臣,可是此時南宋已經岌岌可危,江山幾乎全部淪為敵手,朝廷名存實亡。
難受啊,官不官,爵不爵的,都沒意義了。
文天祥表示沒關系,這不影響我繼續抗元。
領著不怎么行的宋軍,和元軍兜兜轉轉,又是游擊戰、又是遭遇戰,有時還打個攻堅戰。
期間,老婆、孩子被抓住了,唯一的兒子又戰死了(天祥惟一子,與其母皆死)。
能怎么辦呢?沒有國哪來家?
文天祥哀嘆一聲,忍著悲痛繼續抗元。
元軍對文天祥真是煩死了,可就是打得垮,抓不住,過不了多久這廝又來騷擾了。
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熱血中年文天祥在武嶺坡修整軍隊的時候,被突然殺出來的張弘范的軍隊殺了個措手不及。
軍隊果然沒有辜負文天祥的失望,瞬間作鳥獸散,躲的躲、藏的藏。(眾不及戰,皆頓首伏草莽)。
我怎么辦?文天祥也想跑,一個猛子就往林子里扎。
跑得掉么?早就有人盯著了,你這個官位不就是移動的取款機么?
誰都可以跑掉,就是你跑不掉。
逮住了!(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
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伴人無寐。秦準應是孤月。
此詞作于鄧剡和文天祥被押送燕京途中,亡國之痛、離別之思相互交織,鄧剡看后哭得稀里嘩啦。
同是水天相連的長江天險,為什么當年東吳能憑它抗曹而現在我們不能據敵于國門之外呢?
老天不肯幫忙,竟讓元軍打敗了我們。春天來了,杜鵑鳥在哀啼,夕陽斜照著花朵,可是我怎么忍心去看被元軍摧毀了的南京城?
想到我們的婦女和珍貴文物被敵人擄掠一空,連我自己也當了俘虜,真不知道靠誰才能報仇。
可惜如今大廈已傾,空有精氣上沖斗牛的寶劍和你這樣壯志凌云的奇杰了。當時誰能相信你能從虎口中逃脫,托身扁舟江海,經過九死一生又重振旗鼓呢?
我正是為了能看到你這位抗元盟友能有作為,使局勢來一番變化,我才想茍活下去。藺相如氣吞秦王的那種氣魄、諸葛亮嚇退司馬懿的那種威嚴,你同樣具備。
作為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與你同生死共患難應該是一種幸福,可是我再不能跟你一道北上了,今后我的每一個不眠之夜,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與我作伴了。
文天祥在燕京一呆就是三年,來勸降的不計其數。
他面對的是最大的BOSS忽必烈,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之孫,建立大元的人。
強者中的強者。
6
當時的環境不容樂觀,很多高官,甚至南宋的皇帝都已投降。
文天祥一身傲骨軟硬不吃,忽必烈就派出一撥撥的人給文天祥做思想工作。
南宋左丞相留夢炎率先登場。
留夢炎是甲辰科狀元,浙江衢州人,也有一身的才華,可惜沒有一身的傲骨。
1275年,元軍逼近臨安時,他棄位逃跑,南宋兩次請他回來,降元后官至禮部尚書。
當時的宋端宗趙昰[shì]才7歲,剛上任就面臨當朝宰相跑路了,小小孩童朝他呼喊:宰相快回來啊,我一人承受不來!
在太后的數次懇請下,還親自跑到他家求他,留夢炎才不情愿的回到朝廷。
沒想到剛回來,元軍又攻破衢州,他趕緊扔了白旗:我是大宋丞相,我投降!
便帶著一干南宋大臣們投降。
文天祥為此還寫過一首詩怒懟:
《為或人賦》
悠悠成敗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終。
金馬勝游成舊雨,銅駝遺恨付西風。
黑頭爾自夸江總,冷齒人能說褚公。
龍首黃扉真一夢,夢回何面見江東。
文天祥對這樣的人恨之入骨,他居然還來勸降,文天祥作為狀元對這個投降的狀元毫不吝嗇辱罵之詞,對著他的鼻子怒斥:不要臉!丟我們狀元的臉!
留夢炎悻悻而歸,后來文天祥的死也跟他脫不了關系。
作為浙江人,后人評價留夢炎是浙江的恥辱,與遺臭萬年的秦檜一樣被人不恥。
以至于到了明代,浙江姓留的人若想參加科考,都要寫保證書,保證自己“非留夢炎子孫”才能參加考試,這就是政審吧,奸臣也是有案底的。
忽必烈又讓投降的宋恭帝趙隰[xí]來勸降。宋端宗病死后,宋恭帝上位,五歲的宋恭帝也只能投降,忽必烈逼迫他出家當了高僧。
文天祥一看皇帝來了,立刻下跪,哭著喊:皇上快回去!不要做這種事。
宋恭帝既高興又羞愧,高興的是還有臣子如此剛毅不屈,羞愧的是自己被強迫當了和尚茍活于此。
若干年后,宋恭帝寫了首詩: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后來的元朝皇帝認為這是宋恭帝懷念南宋,譴責元朝,就把宋恭帝賜死。
可憐的人,可憐的皇帝,成為別人的俘虜,就算茍活時日也終究難逃一死。
忽必烈見軟的不行,就想試試硬的。他一改往日的禮遇,下令將文天祥捆綁,讓元朝丞相孛羅審問文天祥。
孛羅問他:你投降不投降?投降了就讓你當宰相!
文天祥莫名其妙,不是早就說過了么:讓我投降,沒門!趕緊把我殺了吧!(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
孛羅:真的想死?
文天祥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愿早死!
孛羅發怒:你想死?我偏不,你等著把牢底坐穿吧!
就這樣,文天祥繼續被關押。
后來在獄中,文天祥寫了著名的《正氣歌》。
開頭寫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文天祥首先描述了下自己被囚的環境,我被囚禁在這北方的都城,關在一座小屋子里面,土屋寬有二米多,深有十米(八尺為一尋)。小門非常矮小,窗戶很窄,地上是又臟又陰暗。此時為夏天,各種氣味都有:雨水從四面八方流進來,床和家具都漂浮起來,此時屋子里全是臭烘烘的水氣;污泥惡臭,屋子里全是土氣;有時天晴炎熱,風口都被堵塞,日氣悶得受不了;還有人在外面做飯,這里就更加炎熱,屋子里盡是火氣;倉庫里還有很多腐爛的糧食,霉味陣陣傳來,全是腐爛的米氣;關在這里的人很多,臭汗淋漓,讓人惡心的人氣;還有糞便、腐尸、死鼠,各種氣味,全是穢氣;這么多的氣味合在一起,很多人染病。而我身體孱弱,關了二年卻沒生什么病,可能是我自身的修養有關;什么是修養呢?孟子說,要培養自身的浩然正氣。這里有七種氣,而我只有浩氣凜然,就可以抵得過那些穢氣,我就不會患病!何況浩然之氣是天地的正氣,特此作正氣歌一首。
從以前的公子哥到階下囚,從以前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現在與死尸糞便混在一起,文天祥一身浩氣不變,這種節操實屬罕見。
他完全有機會過上更好更奢侈的生活,但那不是他的追求。
當你讀完這首《正氣歌》,你會發現文天祥的追求是什么,信念又是什么。
它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7
忽必烈敬重文天祥的忠義和才學都不忍心再折磨他了,和大臣們商量著給放了吧。
反正1279年崖山海戰后,陸秀夫抱著南宋最后一位小皇帝跳海了。
南宋已經沒了,這個文天祥也無足輕重了。
“不行,這廝回去又要起兵了。”
留夢炎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若回去了,我們這些人怎么辦?(天祥出,復為號召江南義士抗元,吾輩將置于何地?)
其他人也表示反對。
“他一直是一呼百應的,這廝想不開又會造反,不能放啊。”(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為言者,不果釋)
忽必烈覺得他們說的也對,文天祥誓死不降,放回去就是放虎歸山,是個定時炸彈。
忽必烈忽然又想到一招:再用這招試試,再不降,那就殺了吧。
他下令文天祥的女兒柳娘給爸爸寫信,心中說兩個女兒和媽媽一起在宮內當奴,過著很苦的生活,只要歸降,全家就可團圓。
文天祥有兒子有女兒,在他被俘之后,只剩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與妻子歐陽氏幸存。
文天祥看到信后心如刀割,他回信給女兒:
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一邊是妻女,一邊是氣節,文天祥選擇了后者,卻又忍不住痛哭流淚、肝腸寸斷。
忽必烈知道他的選擇后更加欽佩,殺與不殺讓他左右為難。
你要是說句軟話,服了我大元,高官厚祿都給你。
再不濟你說要回家種地,把你放了,還送你一把鋤頭。
你一心求死?我真的真的舍不得殺你啊!
“皇上,你這樣就不公平了。”
元朝大臣不樂意了,我們跟著您打江山的都沒被這么厚待,他一個降將還擺什么臭架子?
“他要死就讓他死好了。”
忽必烈無奈,下詔書成全文天祥。
后來想想還是不忍心,又下了一道詔書,先不能殺!
忽必烈親自去見文天祥,問他:你在這里這么長時間,我都不忍心殺你,你只要像忠心宋朝那樣忠心于我,我就在中書省(中央最高權力機關)給你留個位置。
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
忽必烈很無趣,無奈的拂袖而去。
打了那么多勝仗,卻無法讓一個小小的文天祥低下頭顱。
次日,文天祥被押到柴市(北京東城區)刑場。
監斬官問他還有什么話說。
文天祥問,哪邊是北,哪邊是南?
在別人的指引下,文天祥朝南而拜,慷慨赴死,死前留下一句話: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妻子歐陽氏收尸時,在衣服里,發現了他留下的絕筆。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忠義至盡,仁也就做到了。讀圣賢的書,所學習的是什么呢?
就是這些仁義之事啊。
自今以后,就算是問心無愧了。
【原創長文 實屬不易 轉載請先告知微信公眾號:章無計的詩詞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