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文中人物人設及故事情節均根據吳承恩版《西游記》,文章觀點亦來源于原著線索,并僅限《西游記》內容探討,作者無意宣揚或詆毀某一宗教或者宗教人物。特此聲明。
讀西游記原著,很多人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豬八戒也是曾經赫赫有名威風八面的天蓬元帥,身份地位比有官無奉的齊天大圣孫悟空高,在天庭待的時間更比悟空久得多,為什么西游路上,他的人脈卻顯得沒有孫悟空的廣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一切還要從四個方面說起。
一,在機遇方面,八戒不像悟空那樣有時間去圍朋交友。
孫悟空在天庭真正用來跟神仙們交往的時間,只在做齊天大圣之后掌管蟠桃園之前的半年之間、百多天左右時間內。這百余天,悟空“平地飛升,”有了齊天大圣的官名,也在天庭有了大圣府邸,卻是有官無奉,也沒有正經事做。所以這段時間全被他用來圍朋交友了,鑄就了他廣泛的人脈基礎。
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閑時節會友游宮,交朋結義。——吳承恩著《西游記》原文
而豬八戒呢?本來渾渾噩噩的,結果就被師父找上門來,“得傳九轉大還丹,工夫晝夜無時輟。”然后經過一番刻苦修行,功行圓滿,被接上天庭,直接封了天蓬元帥。八戒成仙跟悟空一樣,師父不知所蹤,也沒見到什么同門,但是不一樣的是,他一上天就封帥,掌管天河八萬兵,公務繁忙,沒時間去圍朋交友。而且天庭規矩在那里,即使他有心,別人也未必會和他攀交情。
二,在性格方面,八戒不如悟空機巧爽快。
悟空做了齊天大圣之后,依然保持著最初在靈臺方寸山時候的本色:“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聰明乖巧,伶俐爽快,又貌似沒有什么心機。有時候明知道被耍弄了,因為別人開心,所以他也不惱,一樣還是陪著人家樂呵樂呵。這樣的仙界“另類”,誰不喜歡?天庭那些老油條們,乍遇到這么一個猴頭猴腦的活寶,倒也都很感興趣,樂得跟他玩耍挑逗一番。權當個孩子逗弄,或者干脆就做耍猴玩樂。
豬八戒卻不行。一個是他相對愚笨一些,而且又身居高位,這樣的人跟人交往,第一不討人喜歡,第二也是互有戒心。況且他也沒有猴王與下界妖魔交朋友的經歷,為人不夠爽快,重私利,處事多有顧慮。他又怎能像齊天大圣那樣,隨便跟三清四帝普天神將去稱兄道弟交朋結義?
三,在名望方面,八戒也遠不如悟空“高大上”。
孫悟空是怎么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因為他不滿蟠桃會天庭不請他,所以攪亂蟠桃會,引來十萬天兵征繳卻也凜然不懼,而且連連得勝。最后在觀音菩薩旁觀、道祖老君出手助陣下,才被二郎神活捉。卻又惹來了一出大鬧天宮。玉帝招來佛祖,才得以平息猴禍。
豬八戒怎么下凡的?他是在酒醉之后色心大發調戲嫦娥,被拒之后雖然也來了一場大鬧天宮,卻輕松被捉,差點被玉帝處決,在太白金星求告知下才得以活命,被貶下凡成了豬妖。
相比之下,孰優孰劣立見分曉。孫悟空經常把自己大鬧天宮當作英雄往事來提,豬八戒呢?這段往事卻是十足丑聞!三界那些神仙對他倆的看法印象,不言而喻。即使曾經跟八戒關系好點的神仙,估計也會敬而遠之了。
最后,還是因為豬八戒的心性使然。
即使沒有前面那三方面的劣勢,豬八戒本來人脈超高,西游路上,他還是要遠遜于美猴王。
因為豬八戒對取經一事從一開始就沒有多大熱情。他只是應付公事罷了,功果對他來說可有可無,大不了回高老莊找翠蘭享受天倫之樂去。這樣的心性怎么會為了取經四處跑腿求人。
孫悟空則大大相反,為了保唐僧取經,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憑著他先前的基礎和名望,加之取經大業“三界通知,十方擁護”的背景,不管相熟的老友還是泛泛之交的神仙,只要能用得上,他就敢去找來,即使玉帝和老君、如來的大門,他也是高興了就一頭闖進去。而且有時候還借著求援的機會順帶辦點“私貨”熟絡一下曾經的老交情。
一個是即使有人脈也懶得用,一個是即使沒關系也借機去拉攏熟絡一下。一路西行,八戒的人脈又怎么能和悟空相比?
精彩回顧:聰明的“惹禍精”孫悟空:用惹禍來引發問題,用惹禍來解決問題
我們都被騙了?鐵扇公主第一次給孫悟空的扇子,也是一件天地至寶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