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帝位,鮑叔牙與管仲分別輔佐二人,一次管仲負(fù)責(zé)帶兵阻擊逃跑的公子小白,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帶扣,公子小白裝死才得以逃脫。
后來,公子小白擊敗公子糾得以繼任齊國大統(tǒng),史稱齊桓公。大寶初定之際,百廢待興之時,齊桓公本想任用一直追隨自己的老師鮑叔牙為相,鮑叔牙拒絕了,繼而推薦了當(dāng)年差點兒要了齊桓公性命的管仲來出任齊國承相,并告訴齊桓公要想成就一番霸王之業(yè),非管仲這個人不可以替代。齊桓公聽取了鮑叔牙的建議,重用管仲為承相,鮑叔牙則甘居其下,君臣合力,終成一代霸主之業(yè)。后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 ‘’ 春秋五霸 ‘’之首。孔子評價說:‘’恒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則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鮑叔牙成功推薦管仲為齊國丞相,自己則甘居其下成為大諫,意為考察官吏中表現(xiàn)好的人,委派曼子考察非官吏和種田者中表現(xiàn)好的人,委派高子考察工匠和商人當(dāng)中表現(xiàn)好的人,委派國子管理訟獄,隰朋管理東方各國事務(wù),賓胥無管理西方各國事務(wù),弗鄭管理住宅。不管是從推薦管仲為相還是在管仲死后曾堅持讓齊桓公辭退豎刁、易牙、開方三個奸臣未遂的主張,從識人善用方面來講,鮑叔牙可謂做到了極致,推薦管仲為相,成就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堪稱是一代伯樂的典范!堅持讓齊桓公辭退豎刁、易牙、開方三個奸臣,雖沒有得到齊桓公的許可,后來經(jīng)歷史證實果然使齊國由盛轉(zhuǎn)衰,更足以說明鮑叔牙識人善用之術(shù)的過人之處。
正如孔老夫子評價的那樣‘’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 經(jīng)鮑叔牙推薦出任齊國丞相,輔佐齊桓公成就齊國為‘’春秋五霸‘’之首,締造一番霸業(yè),管仲的治國理政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然而,不管是識人善用的鮑叔牙,還是治國理政天才的管仲,如果沒有遇到這個善于納諫、心胸開闊、不計前嫌的大老板齊桓公,又能在歷史長河的進(jìn)程中激起什么樣的浪花呢?這一點在管仲去世以后,鮑叔牙堅持讓齊桓公開除那三奸臣沒得到許可一事就很能說明問題。
假如齊桓公在執(zhí)政之初根本聽不進(jìn)諫言,或者本身就是一個心胸狹窄、小肚雞腸的人,又怎會容得讓一個曾經(jīng)險些要了自己性命的人出任齊國的丞相呢?如此也就無所謂后面的‘’春秋五霸‘’了。所以說,人生不小氣才能終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