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區連續下了一周的雨,空氣濕度非常高,濕氣也很重。我經常強調,脾乃后天之本,是孩子抵抗力的根本。但脾是最怕濕氣的,一旦到了濕氣重的季節,孩子就會變得很多事,兒科門診的就診量也會隨之迅速上升。最近,我也留意到廣東疾控發布的消息,消息稱多種傳染病進入了高發期,今天,我就著重講講夏季傳染病的防治。
廣東省疾控中心近日發出提醒:隨著氣溫、濕度升高,在嶺南地區,多達9種傳染病進入高發季節,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登革熱、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細菌性食源性疾病都在名單之內。
其中,流感流行強度較近兩年同期顯著升高,專家建議重點人群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風險。此外,專家提醒:6月廣東全省手足口病流行強度5月明顯上升,托幼機構更是防控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的重點場所。廣東省5月底報告首例登革熱境外輸入病例。近期全省蚊媒密度逐步升高,6月發生登革熱輸入疫情風險有所增加。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與多種傳染病的夾擊,孩子應該如何做好預防?下面會展開講講近期最常見、最高發的傳染病。
大多數的夏季傳染病都與濕邪有關
無論是這兩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是每年盛夏多發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換季常見的流感,都與濕邪有密切的關系。
潮濕的氣候是細菌、病毒滋生的“培養皿”,濕邪又會困住中焦脾土,脾運化失利,土不生金,肺衛不固,孩子的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抵抗力差,就會成為傳染病的易感人群。
●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傳染力是比較高的,通常一個病例就能撂倒半個班的孩子。隨著天氣越來越濕熱,全國各大幼兒園都開始下發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的預防指南。
1、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皆是濕熱所致
中醫認為,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表現出來的癥狀都是“痘疹”,病機都是“濕熱”。夏季氣溫逐漸升高,潮濕多雨,孩子脾虛運化不利,濕熱內蘊,外感風熱,引動內火上炎,繼而發病。但是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病位不同,皰疹性咽峽炎在上焦就發病透疹,皰疹集中在咽喉部;而手足口病的病位在中焦,累及腸道脾胃,脾主四肢,主皮毛,皰疹會通過手腳、屁股透發。
總的來說,雖然二者都伴有高熱的癥狀,但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出現在口腔內,而手足口病的大多數孩子先是咽喉部有皰疹,后發展到手腳心,少見于長在手腳背。皰疹性咽峽炎并發癥較輕,而少數手足口病的孩子發病迅速,有可能引起心肌炎、肺水腫、腦干腦炎等嚴重并發癥,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遺癥。所以,一旦家長懷疑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都建議盡早帶到醫院就醫。
2、及時消積、祛濕,可有效預防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都是由于濕熱所致的。所以,在夏季,家長要控制好孩子的消化,盡量減少積食的出現,避免積食入里化熱、化濕。除了要在積食時用好新三星湯,日常保健還可以每周安排1次小兒健夏方,可以起到健脾、燥濕、消滯,預防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暑濕感冒的作用。
小兒健夏方
材料:炒白扁豆15克,土茯苓10~12克,木棉花10克,麥冬8克,蓮子8克,陳皮2克,豬瘦肉適量
功效:健脾、燥濕、消滯,預防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暑濕感冒
宜忌:
◆ 本方含蓮子,不宜與牛奶同食。
◆ 2 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更多調理食療方可查閱
《兒童食療大全電子課》
● 流感
中醫認為,流感屬于“時行感冒”,多帶有“癘氣”,癘氣是帶“毒”的病氣,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病氣會直接從口鼻而入,侵襲臟腑,非常考驗人體的抵抗力。而這種“癘氣”大多數會在“非時之氣”之下出現。
今年夏季,廣東地區的氣候有點反常,端午以后也不是特別熱,超過30℃的天數還是比較少的,而且,早晚甚至會有點涼意。前段時間,我就提出過,今年有可能是“無夏之年”,這也屬于“非時之氣”的一種,最容易出現流感。
最近,廣東各地的兒童醫院都人滿為患,急診大多都是流感的孩子。我認為,孩子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好消化,顧護好脾胃。同時,我也特意為孩子們準備了流感預防方——蘇柏方,兼備健脾祛濕、化痰止咳、清熱生津、透疹解表的功效,當中的布渣葉、谷芽更能消食化滯、促進消化。在流感高發期,家長可以每周給孩子安排1~2次。另外,建議6月齡及以上的孩子可接種流感疫苗。
蘇柏方
材料:側柏葉10克,蘇葉8克,藿香葉8克,布渣葉8克,扁豆花10克,蘆根8克,蟬衣2克,谷芽10克,枇杷葉5克,荊芥3克(后下)
功效:預防流感
宜忌:
◆ 3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更多調理食療方可查閱
《兒童食療大全電子課》
更多流感防治知識,可點擊文章《流感高發!快給孩子做好預防!推薦1個方,比板藍根更合適!》
● 登革熱
廣東省5月底報告首例登革熱境外輸入病例,近期多雨又潮濕,全省蚊媒密度逐步升高,6月發生登革熱輸入疫情風險有所增加。特別是接收入境人員閉環管理較多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地,以及近年來曾發生登革熱本地聚集性疫情的汕頭、湛江、江門、潮州、揭陽、陽江等地,居住在這些地區的家長更要警惕。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經蚊蟲傳播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人與人之間不會發生傳染),在夏秋季節高發,這種蚊子以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為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花腳蚊子或麻蚊子。感染登革熱后,人體會出現持續高燒、頭痛、眼眶痛、肌肉痛、骨關節痛、疲乏的癥狀,皮膚上會有分散的斑疹和丘疹,初見于掌心、腳底或軀干及腹部,逐漸延及頸和四肢,也可能是面部,部分有較明顯出血傾向,如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腔道出血等。
登革熱常見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嶺南地區常年氣候偏高、多雨多濕,這種氣候特點最容易滋生蚊蟲。而孩子是“純陽之體”,新陳代謝比大人旺盛,出汗量比大人多,本來就很容易招蚊子叮咬;而一些體內有積熱、體溫高的孩子,同樣也會吸引蚊子的注意。
所以,在夏季,家長更要控制好孩子的消化,避免積食化熱,同時,也可以辨證使用一些止汗的食療。此外,也要做好物理防蚊的工作,給家里的窗戶裝上紗窗、睡覺時掛上蚊帳、居室或臥室可以掛一些防蚊的中藥香囊。最近少帶孩子去蚊子多的地方活動,如戶外草叢、湖邊水邊等,如果要去也要讓孩子換上輕薄、淺色的長褲,可以適當噴點兒童防蚊液。
更多防蚊驅蚊的知識、中藥驅蚊香囊的制作方法,可點擊文章《蚊子叮咬后,孩子癢到撓破皮!用對3招,防蚊、止癢、防撓!》
●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食用或飲用了含有大量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疾病,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的5-10月份最為多見。孩子抵抗力低下,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人群。一旦感染,會出現急性胃腸炎的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部分孩子還會出現發熱的癥狀。
要預防細菌性食源性疾病,除了提高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夏季更要注意生熟食物分開處理和存放;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盡可能當餐烹調當餐食用,如有吃剩的食物,應放入冰箱,食前徹底加熱。外出就餐時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光顧街邊小販或無證小店。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衛生習慣。
關于其他常見的高發傳染病,家長可以點擊以下文章了解:
● 新冠肺炎:《兒童如何預防新冠肺炎?就用2個方!》
● 其他高發傳染病:《5分鐘,有效預防8大兒童傳染病》
提高抵抗力,才是防病的根本
《瘟疫論補注》曰:“本氣充實,邪不能入”,“正氣稍衰者,觸之即病”。意思是說,當體內正氣充足時,人就不易受邪氣入侵變得生病,而當正氣不足時,邪氣會乘虛而入。所以,環境等外界條件是致病因素,但身體內的正氣才是抵御病邪的關鍵。
疫病毒力較強,孩子臟腑嬌嫩,“脾常不足”,正氣也不足;反之,脾胃健旺,正氣充盛,抵抗力也會增強。這也是我經常說的“四季脾旺不受邪”,只要養好脾胃,孩子就能少生病。
首先,要控制好孩子的消化:每天堅持觀察他的舌苔、口氣、大便、睡眠,如果有一個方面或以上不正常,就要警惕了,孩子很大可能是積食了。積食時,家長要讓孩子吃少、吃素、吃軟爛易消化的食物,再配合新三星湯,堅持2~3天,可以起到消食導滯的作用。日常保健,一周一次新三星湯,可以起到預防積食的效果。
其次,要減少損傷脾胃的行為:天氣會越來越熱,孩子貪嘴,會過食冷飲冷食。家長要有意識地幫孩子戒口,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比如西瓜、雪糕、冰可樂、酸奶等。另外,家長也不要一看到孩子“上火”就給他喝涼茶。
第三,消化好時要積極健脾:在孩子消化好、無病痛時,就要積極幫孩子健脾胃,可以每周安排1~2次健脾食療,比如健脾化濕的白術佛手湯,健脾祛濕、潤腸通便的新四神湯,健脾補肺的理脾補肺方等,都能起到提高孩子抵抗力的作用。
最后,做好個人防護很重要:最近這段時間,家長少帶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密閉場所,比如商場、室內游樂場等。到人多的地方,要幫孩子帶好口罩。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在飯前便后以及外出游玩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家長更應該用好我的經典調理方——新三星湯、新四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