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醫案—芡實合劑為主治療慢性腎炎脾腎俱虛型蛋白尿
例一 李x x,女性,31歲,干部。于1973年8月25日來診。自訴患慢性腎炎已兩年之久,經常汗出惡風,有低燒,腰酸腿軟。檢查:尿蛋白( + ),紅、白細胞少許。切其脈數大,舌淡白。斷為氣虛表不固,予以《金匱要略》防己黃芪湯:黃芪15克 防己12克 白術9克 炙甘草9克 生姜9克 大棗4枚(擘)水煎服,14劑。囑長期服玉米須,每日用干者60克洗凈,煎水代茶。約不間斷地服用6個月,以增強腎功能。9月20日二診。脈轉滑,有齒痕,汗已止,不惡風。尿檢查同前,于前方加茯苓9克,服14劑。10月16日三診。右脈仍滑,感覺周身舒適,經行有血塊,腹微痛,胃納睡眠稍差。檢查:尿蛋白微量,白細胞偶見。因予《金匱要略》當歸芍藥散作湯用以調理經血。當歸9克 川芎6克 白芍18克 澤瀉18克 白術9克 云苓9克。水煎服10劑。11月5日四診。脈現虛數,舌白,喉微痛,失眠。尿檢查, 蛋白(+),管型2個。脾腎因久病俱虛,腎脈循喉嚨,故喉微痛,脈虛舌白,是脾精不足。已經治療兩月,而蛋白尿不退,時時出現管型,應考慮從根本著手,做長期打算。采用芡實合劑。芡實30克 白術12克 茯苓12克 懷山藥15克 菟絲子24克 金櫻子24克 黃精24克 百合18克 枇杷葉9克 黨參9克 用水3碗半煎成1碗,分2次服。每日1劑,囑先服14 劑。本方白術、茯苓益氣健脾利水,促進運化,能使水氣不得內停;芡實、莬絲子、懷山藥脾腎雙補,配合參、術、苓,陰陽兩傷均可治;百合、黃精、金櫻子入肺、脾、腎三經,補其不足,功力較強;尤妙在枇杷葉,清熱入肺,能肅降肺氣,使水道通利,下輸膀胱。11月23日五診。脈仍虛,左關弦,舌白,齒痕。月經正常。尿檢查,蛋白微量,紅細胞1?2,白細胞2?3,前方加山查肉9克,側重消除蛋白尿。此后在1974年1月至8月,一直堅持服芡實合劑,逐步好轉,漸漸恢復健康。中間有時仍出現喉痛,原方加牛蒡子、連翹即治愈;有時出現睡眠不好,加棗仁、合歡皮、夜交藤,隨時取到效驗。至1975年2月16日來我處,見其精神飽滿,面色紅潤。已上半天班。
例二 郭x x,男性,32歲,病歷號211206。于1973年12 月9日入院。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發燒39.6℃,小便色黃赤,尿蛋白(卅), 紅細胞滿視野,治療62天,出院時尿檢査,蛋白痕跡,紅細胞0?2, 白細胞1?2。兩周后,因搬家勞累兼心情不舒,有所反復,經常感冒,直到1974年9月。1974年10月11日,左肩胛部生一小瘡癤(jiē),脈左寸關弦。予托里定痛湯。14日復診:左脈數大,大便黑,檢查蛋白尿(+ ),紅細胞 1?2。予《金匱要略》木防己湯。17日三診:脈數大已減,蛋白尿仍(+)。改予《金匱要略》 防己黃芪湯。1975年1月27曰,四診:3個多月來,經常感冒,時治時愈,蛋白尿因身體衰弱逐漸上升到(卄),紅細胞40?60,出現顆粒管型0?1,自覺腰困、背酸、膝軟怯,頻頻遺精,精神萎頓,思想負擔很重。這一階段,系經多醫診治,頃間又就診于余。診其脈虛數,舌凈而紅嫩,因珍重告訴他說:身體日衰,感冒因之反復發作,更使體力耗損,且頻服清熱發散之藥,有傷陰分,脈且現虛數,舌日趨紅嫩,腎炎不愈,夜多遺精,恐形成勞怯,為處“芡實合劑”方,并囑咐應下決心服藥靜養,患者堅持服“芡實合劑”42劑后,檢查蛋白尿微量,紅細胞1?3,白細胞0?1,管型(-),腰困背酸膝軟怯、遺精均消失,精神旺盛。又處方: 黃芪15克,黨參9克,山藥9克,白術9克,芡實15克,金櫻子30克,茯苓9克,黑大豆30克。本方照服20劑后,尿檢查蛋白(-),紅細胞(-),白細胞0?1。3月25日,仍囑照原方再服20劑,以鞏固療效。截至5月12日隨訪,雖有一次因招待客人,在大風中站立談話感冷而有所反復,但堅持服藥,很快即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