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現在大家都購買理財產品,對理財產品收益也很看重,但是為什么很多人一說到理財收益都是以年化5%來計算呢?5%年化收益率購買理財產品很容易實現嗎?這個理財收益的產品風險很大嗎?
首先,購買理財產品已經成為居民重要的投資方式
理財是近幾年發展最快的金融投資方式,其中一句話特別流行和直擊人的內心痛點: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有報道說,目前各種金融非金融理財產品規模達到百萬億之巨,可見理財產品受歡迎的程度。
目前,理財產品可以分為銀行理財、信托計劃理財產品、券商資管理財產品、基金專戶理財產品、私募基金理財產品、保險資管投資理財產品、期貨資管投資理財產品等幾大類;其中銀行理財29.5萬億;信托公司資金信托22萬億;證券公司資管16.9萬億、基金管理公司專戶6.4萬億、基金公司子公司資管7.3萬億、期貨公司資管0.3萬億、保險公司資管2.1萬億以及公募基金11.6萬億和私募基金11.1萬億,合計近110億。
其次,為什么理財產品的收益都是年化收益率?
收益率和利率本來是以多種形式出現和存在的,如民間就是借貸資金幾厘、幾分的說法。
那么,為什么理財產品的收益一般都會以年化來標注和說明呢?
這是因為:
一是目前的銀行存款、貸款利率都是以年化利率來說明的,多數人已經習慣了這咱方式,說起來大家都明白。
二是理財產品的期限不一,目前理財產品的期限有1天、7天、14天、35天、1月、2月、3月、4月、6月、1年等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如果以理財產品的期限收益率計算,那么不要說大家購買時會很不方便,就是計算時也很不方便,所以統一以年化收益率標明簡單、明了。
其三,理財產品年化5%是一個什么樣的水平?
理財產品是風險與收益對等的原則,風險越大、收益也當然越高。如果你能夠接受高風險,可以選擇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收益一般在15%左右,但是風險相對較大;如果你能接受中等風險,可以購買非銀行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收益在8—12%;如果你屬于穩健型的,可以考慮銀行類金融產品。
大家之所以一般以5%的收益率為理財產品女孩污染標準,是因為以前的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收益一般是5%左右,雖然新的資產管理新規定出臺以后,已經不再有保本理財產品,而且現在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也低于了5%,但是大家仍然習慣于以5%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測算標準。(作者:麒鑒,財經金融分析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