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也好,野史也罷,有關女帝武則天的說法絕對不可計數。但在其當政的一生,除了少數功績之外,可能被傳最多的則是個人生活方面。可不管是什么人,吃飽了,喝足了,有權有勢有地位了,內心總是個不能忽略的地方。武則天也是如此,今天我們就要講一講稱帝后的武則天如何處理自己內心“雜亂”。
武則天密室:為滿足好奇心,宮女失掉性命,可結果卻出人意料武則天上位可謂歷程艱辛,過程漫長。特別是從掌政到稱帝這個過程,武則天經歷了很多的內心煎熬。終于,在公元690年的10月16日,武則天擺脫了一切的外在、內在干擾,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女帝之位。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身邊的人突然發現,武則天變了。除去更加迷亂的個人生活之外,她似乎還需要一份獨處的時刻。所以,在武帝寢宮明堂之側,悄悄多出一道密室。這里是做什么的地方?無人而知。武則天的秘密,那就是天子之秘,所以連伺候自己的貼身宮女都不知道這個密室的用途。她們只知道一個事實:這個密室誰也不得進入,只有皇帝自己進去呆一段時間。至于她在里面做了什么,里面又有什么,真的是一無所知。
所謂越是機密的東西,就越能刺激人的求知欲。結果,兩個小宮女生出了探究真相的好奇心。于是趁著武帝忙于他事的時候,兩個人悄悄進去了。但這件事馬上就被武帝知道了,為此武帝龍顏大怒,當場下旨:極刑處死。這下宮廷內外大為震驚,但也因此更加好奇,這個密室到底是做什么用的?為何只是被宮女看了一眼,就引來武帝如此震怒?不僅如此,從此武帝還對此密室進行了極嚴密的守備,特別派了人把守室門,敢逾越者死。如此,外面猜測得就更熱鬧了,有的說是武帝藏“寵”的地方,里面肯定有男寵。但問題是這種事對于武帝根本就不是個秘密,她根本不需要背著人。可見,此密室與男寵肯定不沾邊。
也有人認為是藏寶的地方,作為皇帝,富有天下,武帝真的需要一個特別的地方為自己藏寶招災嗎?這就更讓人不解了。終于,這件事在公元705年得到了解密。這一年武帝退位,還政老李家。而以李家支持者為首的大臣們馬上就對這一密室進行了“探秘”,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里不過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密室,里面除了一個佛堂之外,還掛了兩幅畫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據說,佛堂的桌子上有武帝手抄的佛經,而那兩幅畫像也有一種褶皺感,似乎已經被撫摸多次的樣子。但這些東西到底用來做什么,依舊沒有人了解。
這個密室到底是用來做什么的?可以看到武則天怎樣的內心?其實,我們通過密室的簡陋布置似乎可以從中來推斷一下武帝設此室的用意。首先,密室不能讓他人進入,不管是太監還是宮女,人們均不知此室的正宗用途。這也就是說,它屬于武帝個人的,與任何人都沒有關系。如此一來,也就說明一個問題:武帝開設此室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不為他人所窺見的獨處之室。這就如同個人內心,外在誰都可以看得見,但至于內心在想什么,那就是自己的事了。所以,這一密室更多的用途是武帝用來宣泄自我內心的,大凡那些不可示人,不能與人言說的事,在這里就是傾訴之地。其次,此密室內除了佛像、畫像之外,還有武帝手抄的佛經。很顯然,它是用來寄托思念,排解內心不安與牽掛的。至少,這兩個人是武帝一生最為放不下的人,他們的存在對于她而言,那是影響至深的。
這其實可以理解,雖然武帝在唐太宗跟前并沒多少地位,但是他帶領著自己進入了這政治之門。作為才人的她青春年少,正是對人生展開想象、設計的年紀。正是李世民的出現,讓她有了自己對人生的追求。而唐高宗呢?那是給了她寵愛與一切的人,這個男人是她永遠不應該辜負,也不能遺忘。應該說這是所有女人都會銘記的,一生當中可以得到一個真正寵愛自己的男人,那是不可多得的愛,更何況是這樣一個連國家都給了自己的人?因此,對于這兩個男人,武帝內心是感激的,也是虧欠的。從她走上帝位的那一天起,或者說從更早時候,對李家男性進行的殘殺開始,她內心便對這兩個人產生了愧疚。正是因為如此,人到老年就會格外牽念舊事,午夜不能寐,閑時心難安,走近這兩個男人,懺悔也好,傾訴也罷,都會讓武帝內心感到格外地安靜。
有人說既然就是一個牽掛,不能忘懷的人,何必非要弄這么神秘呢?想想便可以理解,武帝一生對李家男性處理了多少?又是如何來打理江山天下的?她如果公然對李世民、李治進行祈禱、傾訴、思念,那會不會給后人說:武帝內心難安是因為偷了老李家的江家?所以,這種事自己心里雖然明白,但肯定不能公諸于世人。武帝作為女強人,一輩子流言不止,她可不想再為世人添茶余之資。而且,我們最明白一件事:越是真心的,越是出于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就越是低調。武帝此舉可代表她內心的聲音:我于老李家有愧,我愿意在你們面前懺悔自己。
其實,只要換個角度就可以明白,任何人都有脆弱的時候。但武則天作為被人非議的女帝,其脆弱就是弱點,她是不可能拿出來讓人共睹的。所以,她設立專門的密室來紀念自己的丈夫,那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從其手抄佛經的行為也可以看得出來,她是從內心真正來整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