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到來,由新生代掀起的網紅景區熱潮又將如約而至。針對網紅景區,有兩點要注意,一是“打卡”是什么?二是內容生產做什么?
本文所指的青年人還是承接前文的90后、00后的新生代,與國家35歲以下為青年人的標準略有不同。新生代旅游力量的特征:圈層化信息獲取、個性化出游、情感式表達社區、生活化旅行、迭代式消費。他們與打卡有何關系?如何進行內容生產去滿足他們?
1.認清“打卡”,它并不代表認可
網紅景區現象中,“打卡”成為新生代旅游消費中頻繁出現的詞匯,正確的理解“打卡”這個詞的含義,有助于從業證正確的認識這些行為。
“打卡”一詞來自職場,本意是“工作人員上下班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機上記錄上班和下班的時間”。但在網絡中傳播后,衍生成為來“提醒戒除某些壞習慣所做的承諾或者為了養成一個好習慣而努力的一種記錄”,繼而演變成為“新生代對某種堅持事宜或態度的記錄”。
工作打卡的目的是讓公司知道工作人員上下班了,而在新生代背景下,“打卡”是一種圈層文化理解與獲取認同的記錄行為。與“打卡”類似的是“mark”,“打卡”更加趨向于圈層認可與交流,但mark則更加偏重于個人記錄行為,屬于私人領域。
言歸正傳,就如新生代在生活中mark一下,并不代表滿意或不滿意,更沒有所謂的忠誠度,只是記錄下“我曾經留下過痕跡”而已。旅游“打卡”也只意味著兩件事:第一,這個圈層信息中熱議的地方我來過了;第二,我拍圖或我錄視頻驗證了,并且我在圈子中上傳了。僅此而已,用流行術語解釋下就是“朕已閱”或“翻牌子了”。
打卡,并不意味著認可,更不代表認同或滿意。僅僅是“我看到、我來過、我拍過、我走了”。
最鮮活的一個案例就是伴隨著《尋味順德》的紅火,其中的“牛展煲仔飯”成為了網紅,也成為新生代去順德旅游的“打卡”之地,但“打卡”的理由,并不是牛展煲仔飯有多好吃,而是因為牛展的服務態度較差,經常會罵顧客,很多年輕人“打卡”去看牛展罵人。
牛展煲仔飯的評價
因此這種新生代打卡式旅游,是一個巨大的流量,但不代表會有巨大的消費,他們所求者,可能只是一張圖或一段視頻而已,,這種網紅,很容易造成虛假的繁榮。因此,從業者要認識到,從“打卡”到真實的流量消費是一個巨大的跨越。這種網紅,如果沒有后續的鞏固,很可能會迅速的透支景區潛力,甚至由于擁擠導致體驗感太差,成為負面新聞的來源。
《延禧攻略》熱播后故宮延禧宮成新晉網紅
警惕打卡式旅游,如果景點景區中出現了這種爆款,迅速的開展行之有效的流量轉化手段,形成二消甚至是回頭客消費,并增強網絡的正面引導,鞏固流量的基本面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當然,至少紅了,是不是?紅了就有無限可能!紅了就能帶來運營成本的下降等諸多好處。
2.內容生產與創新很重要
第一節就曾提到新生代通過圈層化獲取知識,90后、00后出生于網絡時代,信息大爆炸,缺乏系統性的知識構架,卻又渴望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但他們又迷失于快速發展的社會節奏之中,慢慢沉淀與細致思考由于占用時間過多而被他們放棄。
碎片化、快銷性的知識迅速占領了他們的信息獲取渠道——網絡、手機,而這種模式下,內容生產對他們而言至關重要。
(1)走進新生代的社區圈層
要讓新生代進行符合你期望的旅游休閑,這是最基本的內容生產,讓你的景點景區、你的城市鄉村、你的旅游項目變成文字、視頻、歌曲、影視或其他內容進入到他們的圈層中。否則,新生代真的沒有時間來關注你。走進新生代的社群,融入、引領他們。
新生代社區——B站
(2)體系化內容生產更具效率
新生代的青年們獲得的信息量越大則越繁瑣,因此越是零碎化的信息,越容易導致他們的忽略。因此系統化的旅游內容生產就至關重要了。越是系統化的知識,越能夠節省新生代知識處理的時間,縮短決策過程。例如,你是做沙漠植物的,那你就需要系統化你的沙漠植物的內容,從沙漠植物的介紹,到沙漠植物的體系,到沙漠植物的一步步演變,建立你的景區內容庫,在你的內容庫中打上你的景區獨有標識,使其潛移默化的接受景區。許多景點景區在淡季的時候無所事事,其實內容生產可能正是他們需要做的。
馬蜂窩——構建體系化的旅游內容
(3)重視內容生產的趣味性與獨特性
專業而枯燥的內容生產往往很難獲得新生代的青睞,他們獲取的內容需要趣味性與獨特性。比如你是做民宿的,你天天介紹你的民宿價格好、質量好、環境好可能也難做出新生代接受的爆款,因為這些沒有趣味性,在眾多的民俗中也未必顯得獨特。其實新生代可能更感興趣的是你的民宿生活,你在民宿中的生活、感悟,你的桃源心境與時光點滴。這可能就是一種趣味性與獨特性的內容生產。同樣的植被,枯燥的知識,不如獨特的展示,例如曇花一現的抖音視頻,或許比再多的學術描繪更有效果。親自參與的霸王花授粉圖片比文字更有力度。對于新生代而言,系統化基礎上的一份小驚喜、小確幸更能打動他們。因此旅游內容生產要有趣味性與獨特性才能吸引到新生代進行旅游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