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民儉/文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云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我支持北來說兼云南土著說。
炎黃結盟后,炎帝隱居于若水。黃帝七十七年,黃帝把兩個嫡子中的一個降居若水,另一個降居江水(橫斷山脈的北入口),炎帝考察后,選了降居若水的昌意為女婿或孫女婿。生下了兼具炎黃血脈的顓頊。炎黃二帝都很滿意,將顓頊悉心培養,十歲就開始學習處理國家大事。二十歲接了黃帝的班。顓頊有兒子后,封了一個在蜀中北川一帶,是為柏灌一族,傳了七世。因受禹父鯀治水不成的影響,被舜代堯處罰,全族流放山東羽山,變成了東夷之民。禹不想放棄祖宗的基業,暗中通知若水一帶的親戚組團北上,住今天德陽的廣漢一帶,與蠶叢一族,北川禹族的親戚成鼎足之勢。北上集團是為魚鳧集團。彝族的祖先希慕遮是其中一員,時間大約是距今四千一百年前。
禹成為國家領導人后,封魚鳧集團的領導人為侯,一代一代地傳下去。蜀中就成了禹族的后備基地。
過了五百多年,夏朝被推翻,大批的夏朝遺民進入古蜀國,后備基地啟用。希慕遮的子子孫孫也發展成了一大族人,有人還成了魚鳧集團的重要成員,并熟練掌握了古羌文和夏朝官方文字。他以古羌文和夏朝文字為字符創造了古彝文。成為魚鳧集團內的一個擁有自己文字的族群。
隨著三星堆的分裂,彝族正式誕生。根據甘洛縣爾蘇人對他們祖先的國家的描述,從古羌族的魚鳧集團中分裂出來的彝族南遷到成都以南。為什么是向南遷呢?因為他們的祖先是從南方北上,和南方的親戚故舊有往來,對南方比較熟悉;南方有古蜀的國際通道,位置很重要。
為什么說彝族起源于三星堆呢?
一、彝族保留著炎帝文化的許多傳承,符合魚鳧集團的特征。如屋門口的牛角裝飾圖案。刀耕火種。火把節的柴祭。對火的崇拜等。
二、和三星堆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1.彝族的面部特征象三星堆的青銅面具,對三星堆文物憑空有種親切感。
2.三星堆出土文字證明古彝文與三星堆有關。能用古彝文讀出三星堆陶器上的刻字,最能說明彝族的祖先是三星堆的主人之一。南方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都曾經是三星堆的主人。我的研究結論是:夏朝文字是古彝文的源頭之一。
3.彝族漆器上的八芒星圖案,是三星堆時期獲得的傳承。
4.彝族對神鷹的崇拜,源于三星堆的青銅神樹。
5.彝族民間故事中的天族,指的是落難的夏朝貴族。篤慕娶三仙女,可能娶的是夏朝遺民的美女。
6.支格阿魯射日與大羿射日高度重合。可能源于三星堆夏朝遺民的大羿射日傳說,只是寫得更具彝族特色。
7.甘洛縣爾蘇人對祖先國家位置的描述間接證明,金沙時期,彝族居住在成都以南。
幾點說明。
1.百度詞條:希慕遮,相傳為彝族始祖。據貴州彝文史籍《西南彝志》載,約西周時代人,住今四川西北部,傳31代至篤慕(仲牟由),生6子,始分布于云、貴、川諸地,稱彝族6祖。如果是西周時代人,彝族與三星堆就沒有關系。但古彝文偏偏與三星堆出土文字有關。因此沒采納“約西周時代人”的說法。按魚鳧集團北上時間推算,希慕遮是大禹時代人。篤慕才是西周時代人。
2.網上有人稱:篤慕與杜宇(望帝)是同一個人。我認為不是。希慕遮是距今四千一百年北上,傳三十一代至篤慕,已是商末周初,正是三星堆分裂的時候。我猜測,篤慕沒有象多數族人那樣留在成都平原,而是帶著他的三個仙女老婆和六個兒子到了洛尼山。而杜宇是在在四百多年后的戰國時期在成都稱帝。兩人相差幾百年。不是同一人。
3.為什么還支持云南土著說呢?希慕遮隨魚鳧集團北上,南方肯定還有親戚。篤慕回歸南方后,與親戚一聯系,南方的親戚也融入彝族中,所以有些彝族是云南土著。
4.生活在成都附近的彝族,第二次大規模的南遷是公元前316年,秦滅古蜀國,原住民被大規模地向南驅趕。第三次是公元前285年,秦蜀郡太守張若兵伐笮都。其實,張若任蜀郡太守的三十多年,一直都在驅趕南邊的少數民族,以實現開疆拓土。在虎狼之師的驅趕下,南方的原住民有的退入了零關古道,進入了如今的涼山和攀枝花地區,有的過了金沙江,進入云南,越南。有的從宜賓方向退入了貴州,有一支從宜賓方向翻越高山,進入了涼山的雷波。
以上純屬讀書猜想,不是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