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息風藥均入肝經,多為動物藥及礦石類藥物,具有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的功效。部分藥以其質重、性寒、沉降之性,兼有鎮驚安神、清肝明目、重鎮降逆、涼血以及祛風通絡等功效。
第二節 息風止痙藥
本類藥物多為蟲類藥,主入肝經,以平息肝風、制止痙攣抽搐為主要功效。適用于溫熱病熱極動風、肝陽化風及血虛生風等所致之眩暈欲仆、項強肢顫、痙攣抽搐等。亦可用于風陽夾痰,痰熱上擾之癲癇、驚風抽搐,或風毒侵襲、引動內風之破傷風,痙攣抽搐、角弓反張等。
部分息風止痙藥兼有平肝潛陽、清瀉肝火、祛風通絡之功,還可用治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肝火上攻之目赤頭痛及風中經絡之口眼喁斜、肢麻痙攣、頭痛、風濕痹痛等。
來源:天麻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塊莖。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采挖后,立即洗凈,蒸透,敞開低溫干燥。洗凈、去外皮、蒸透、用無煙火烘干即可藥用,亦可潤透切片。本品氣微,味甘,久嚼有黏性。以色黃白、角質樣、切面半透明者為佳。切薄片生用。
相關名字:冬季莖枯時采挖者名“冬麻”,質量優良;春季發芽時采挖者名“春麻”,質量較差。別名:赤箭、鬼督郵、神草、定風草、水洋芋。
產地:主產于湖北、四川、云南、貴州、陜西。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經。
功效: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
性狀鑒別:
天麻一端有紅色或棕紅色的殘留莖基(冬麻),俗稱“鸚哥嘴”或者“紅小辮”,或者是殘留的莖基(春麻)。另底部有自母麻脫落后的臍性的疤痕,俗稱為“凹肚臍”。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并可見數行不甚明顯的須根痕排列成環習稱“芝麻點”。質堅硬,不易折斷,其斷面略平坦,黃白色或棕色,角質樣有光澤,習稱“起鏡面”。放口中咬嚼一下,較脆,有黏性。氣特異俗稱“馬尿騷味”。
主治病證:
1.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本品主入肝經,功擅息風止痙,且味甘質潤,藥性平和,故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治療小兒急驚風,可配伍鉤藤、全蝎、僵蠶等,如鉤藤飲子(《小兒藥證直訣》);治療小兒脾虛慢驚,則與人參、白術、僵蠶等配伍;用治小兒諸驚,可與全蝎、制南星、僵蠶等同用;治療破傷風,痙攣抽搐、角弓反張,可與天南星、白附子、防風等藥配伍,如玉真散(《外科正宗》)。
2.肝陽上亢,頭痛眩暈
本品既息肝風,又平肝陽,善治多種原因之眩暈、頭痛,為止眩暈之良藥。治療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常與鉤藤、石決明、牛膝等同用,如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用治風痰上擾之眩暈、頭痛,痰多胸悶者,常與半夏、茯苓、白術等健脾燥濕之品同用,如半夏白術天麻湯(《醫學心悟》);治療頭風頭痛,頭暈欲倒者,可配等量川芎為丸,如天麻丸(《普濟方》)。
3.手足不遂,肢體麻木,風濕痹痛
本品既息內風,又祛外風,并能通經絡,止痛。用治中風手足不遂,筋骨疼痛等,可與沒藥、制烏頭、麝香等藥配伍。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關節屈伸不利者,多與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風濕藥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 10g。
使用注意:
《雷公炮炙論》:使御風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腸結之患。
若血虛無風,病患覺津液少、火炎頭痛、口干便閉者不可妄用。
古籍摘要:
1、《用藥法象》:“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癇驚悸;諸風麻痹不仁;風熱語言不遂。”
2、《本草匯言》:“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癇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含酚類成分: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天麻苷元)、4-羥芐基甲醚、4-(4-羥芐氧基)芐基甲醚;脂肪酸類成分:棕櫚酸、十七烷酸;多糖:天麻多糖、雜多糖GE-I、Ⅱ、Ⅲ。還含有胡蘿卜苷,多種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如鉻、錳、鐵、鈷、鎳、銅、鋅等。《中國藥典》規定本品含天麻素和對羥基苯甲醇的總量不得少于0.25%。
2.藥理作用:本品具有鎮靜催眠、抗驚厥、改善學習記憶、保護神經元、抗焦慮、抗抑郁、降血壓、擴張血管、保護心肌細胞、抗凝血、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炎、鎮痛等作用。并能抗衰老、抗氧化、抗缺氧、抗輻射、保肝、保護胃黏膜、興奮腸管。天麻多糖還有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和細胞免疫的作用。
鑒別用藥:
羚羊角、鉤藤、天麻均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之功,均可治療肝風內動、肝陽上亢之證。
但羚羊角性寒,息風止痙力最佳,為治肝風驚厥抽搐之要藥;又能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治療高熱神昏,熱毒發斑及肝熱目赤腫痛。鉤藤性涼,輕清透達,長于清熱息風,多用治熱極生風或小兒高熱急驚風。天麻甘平質潤,雖清熱之力不及羚羊角、鉤藤,但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又為治眩暈、頭痛之要藥。
附藥:密環菌
本品為白蘑科真菌假蜜環菌Armillariella mellea(Vahl.ex Fr.)Karst.的子實體。性味甘,平;歸肝經。功能平肝息風,祛風通絡,強筋壯骨。適用于肝陽上亢、頭暈頭痛、失眠,以及風濕痹證、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等。煎服,30~60g。密環菌為天麻種子和塊莖均賴于供給營養而生長的一種發光真菌,因其具有與天麻相似的藥理作用和臨床療效,故可作為天麻的代用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