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左宗棠和李鴻章是政治上的對手,而左宗棠的經濟靠山就是胡雪巖,于是李鴻章也順勢扶持經濟支柱盛宣懷,兩兩形成對抗;在當時左宗棠和李鴻章都在搞洋務運動,一個注重邊防一個注重海防,在朝廷上政見不一的兩人經常爭吵,彼此懷恨在心,尤其是李鴻章,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須排斥左宗棠。
而在“新疆問題”上終于爆發了,注重海防的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但是左宗棠極力主張“防塞論”使得當時二人矛盾達到最高點,之后朝廷派左宗棠收復新疆,而其中負責后勤籌餉、訂購軍火的就是胡雪巖,新疆收復之后左宗棠受功,而左宗棠上書胡雪巖之功績,被賞賜黃馬褂,并官居二品成為當時的紅頂商人。
風光無限的左宗棠,引來了李鴻章的憎恨,于是李鴻章制定方案“除左先除胡”的方案,培養親信商人盛宣懷與胡雪巖進行對抗,之后在明處的胡雪巖最終倒在了“蠶絲”之上。
1882年,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這一年蠶絲大豐收,于是胡雪巖高價收購大量的蠶絲,想要將原料壟斷,再賣給洋人和東南沿海的大商戶,但是盛宣懷卻私下使計,讓胡雪巖的客戶都不收購胡雪巖的生絲,致使大量蠶絲積壓在胡雪巖手里,也造成他資金上流轉出了問題。
就在這時,胡雪巖沒辦法拆了東墻補西墻,拿自己銀號的錢做周轉,就在這時李鴻章順勢參了胡雪巖一狀,說胡雪巖向國外銀行貸款時多加利息,慈禧太后大怒,開始密查胡雪巖,這時的盛宣懷也沒有閑著,向外透露消息說胡雪巖資金斷裂,而正值中法戰爭混亂時期,很多人開始的擔憂并到胡雪巖銀號去取錢,洋人銀行也開始向胡雪巖催債,最終致使胡雪巖變賣家產和低價出售蠶絲。
1883年,清朝革去胡雪巖官職,并讓左宗棠自己去追查胡雪巖欠款一事,最終迫于無奈的左宗棠只能查封胡雪巖的商號、當鋪等,并向清朝復命,而胡雪巖得知這一切是盛宣懷的幕后指使,更是憤恨。
1884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這一下讓胡雪巖失去了最后的依靠,再也無力翻身,僅僅過去兩個月,就在憤恨交加中郁郁而終,最終倒在政治爭斗之中,最終在這場爭斗中李鴻章取得了勝利,但同時也讓清王朝開始走向瓦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