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文化最早起源于西周,周公旦為了規范人們的行為,制定了“周禮”,周禮包括了婚配、祭祀、喪葬等方面,而今天小伙伴說的是喪葬禮儀,人死后,要在家中停尸三天在下葬,這是為何?
其實這么做并不是因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為了防止出現假死現象,在古代判斷人死沒死,是通過脈搏和氣息來判斷,但是有的人會出現呼吸、脈搏極其微弱,所以就會出現診斷失誤,導致還沒有死就被埋了,最后被活活悶死,而關于“假死”記載歷史上有很多,
比如說有一次扁鵲來到了一個小國,看到百姓們都在祈福就問發生了什么事,那人就將太子突然暴斃的事情,詳細告訴了扁鵲,扁鵲聽后就去向國王說其實太子可能還沒有死,先不要下葬,第二天太子真的醒了,其實太子只是假死而已,因為有了這件事,漸漸地有了停尸三天才下葬的風俗,這三天可以觀察死者是不是真的死了,避免假死現象,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拿張黃紙放在死者臉上,如果有呼吸的話就會把紙打濕,
其二是辦理了后事,這三天里足夠近親前來吊唁,稍微遠一點也有足夠的時間趕來,還要就是讓家人可以給死者選一個墓地,處理一些瑣事,做這些事情都需要時間,不可能馬上就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