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四季這事就是小盆友也知道了,但這僅僅是在高緯度地區,其實在南北緯5度以內的區域,一年中沒有四季的,要不就只有夏季,或者就分雨季和旱季,因為太陽在這個范圍照射角度變化不大,因此每一天就是夏天!
四季的成因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了,這就是地軸傾斜所致,地球歪著轉,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太陽直射的范圍跟著變化,導致的結果就是光輻射變化,直接表現就是季節!
這是以北半球為標準的地球四季變化示意圖,關鍵就是黃赤夾角,就是這個角度造成照射角度不一樣!據說四季形成和人類文明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其中最好的理由就是人類養成了儲存糧食的習慣,使得在應對季節變化或者因氣候變化欠收時的應對能力更強!
比如大家印象中的非洲糧食缺乏,土地貧瘠,其實都是懶造成的,肥沃的非洲土地一年可以幾熟,假如中國有這樣的條件,還要愁糧食不足嗎?養活全世界都不是問題!所以這采集日子過慣了的非洲人要進入農耕時代都那么難,唯一的原因就是非洲物產太豐富而沒有發達的農耕文明,現在人口數量增長而采集卻有限所導致糧食缺乏。
所以四季不是壞事哦,是人類文明發展很重要的促進因素!
其實對于地球來說,太陽猶如GOD一般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即使整個宇宙都消失不見,就剩下太陽系,地球其實照樣過日子,地球照樣環繞太陽轉,而太陽繼續為地球以及真個太陽系提供光和熱,所以太陽系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系統,它不需要外界環境支撐!
銀河系的存在對太陽系有意義嗎?當然有,這個意義有兩個,一個是積極的,另一個是消極的!對于這兩個說法,我們來做個簡單分析:
如果沒有銀河系,太陽系就無法形成,因為誕生太陽系的星云是來自于銀河系本地泡中的本地星際云,這一個區域的星云,來自于銀河系早期形成的一顆恒星超新星爆發,因此沒有銀河系這個大舞臺的話,太陽系是不會存在的!
從太陽系形成之后,銀河系對于太陽系的積極意義將不再存在,而且由于左鄰右舍的恒星發展并不均衡,時不時的超新星爆發還有可能對地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比如地質史上數次滅絕被認為誘導因素就是超新星爆發,因為它產生的高能伽馬射線會導致高層大氣的臭氧和氮結合,失去臭氧層,而且高能伽瑪射線還可能直達地面,破壞生物體的DNA,引發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
但這些都不是周期性的,偶發性概率很大,比如當前狀態下距離地球30光年內的恒星并沒有打算爆發超新星,或者質量不夠根本不足以形成超新星,比如距離地球最近最亮的恒星(除太陽外)就是天狼星,質量只有太陽的2倍,未來結局也是白矮星!
唯一懷疑的因素是來自銀心的有害輻射,其中一個理論是銀盤面上有厚厚的塵埃帶,使得我們在可見光波段看不清銀心,這是壞事也是好事,因為它遮擋銀心高密度年老恒星發出的有害輻射!地球生命才得以發展!因此有科學家就會將之與地球生命大滅絕聯系起來,認為銀盤面上某些區域的塵埃帶比較稀疏,因此當地球通過這些強輻射帶時,就會造成滅絕事件!這個說法挺有意思,但有幾個疑點是這個理論無法解釋的:
銀心輻射不足以引起生物滅絕
地球生物大滅絕并不是以環繞銀心公轉為軌道周期
因此從這些角度分析,太陽系環繞銀河系的周期性變化導致滅絕的可能性并不大!
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理論是地球自轉軸的不穩定導致地球發生冰河期,繼而發生生物滅絕!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比如地球自轉軸就是以一個2.6萬年緩慢變化的周期,這是地球自轉的進動周期,除此以外還有地球環繞太陽的橢圓軌道以2.1萬年的變化周期,另外地球自轉軸和黃道面之間有一個角度變化(22.1度到24.5)的4.1萬年周期,此為章動!
綜合因素影響之下將會改變地球氣候模式,最大的可能就是冰川期與之相關。而且每年的季節都會有小幅變化,下圖為近年來季節長度變化表,供參考。
因此地球上發生的冰川期很可能就和這些周期的綜合因素相關,因為這些不同的周期有一個公倍數,如果各種惡劣條件都湊一起,那么可能就會發生極端事件,但即使數萬年這個周期對人類來說依然比較漫長,而飛速發展的科技也許能讓我們能游刃有余的應對這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