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歡迎和鯤一起讀《道德經》
開設本系列,是想聚集一批同好,一起來學習中國經典,讓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里靜下心提升自己,從中受益,鯤就充當一個領讀者的角色(預計花6-7個月的時間更新完)。《道德經》在中國哲學界地位無需置疑,修心首選,必是它了。
大家要知曉的是:本系列《道德經》原文內容會和通行本有所差別,參考了通行本、帛書本、郭店楚簡本。
今天是第十八章的內容。
第十八章·筆記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本章講道和德的先后順序,仁義、孝慈都是“德”的表現,而過分強調“德”,則是忽略了“道”的后果。
「大道廢,有仁義」
本句可理解為“仁義若顯,大道則廢”,也就是說,為啥“仁義”盛行了?因為大道已經廢了。有人說這句是老子公開反對儒家,不是的,老子不反對仁義,老子只是說,過渡提倡仁義,是沒有找到事情根結的表現。
講個小故事:有這么地方,那里民風特別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大家晚上都不用關門,誰丟東西了也不用去找,放在那兩年都不會有人撿走。然后,有個講道德經的人,要去那個地方開班講課了,去傳授給他們“路不拾遺是一種美德”,看見一個人就告訴一次。這不會顯得很可笑嘛?這事兒還用說嘛?這是做人本分啊,他們每個人都做到了,為什么還要去強調它呢?
就是這個道理。對社會治理來說,“仁義”是一種目標,而不是手段。但凡以仁義為手段來撬動利益的,很快都會淪為假仁假義。
————————————
「智慧出,有大偽」
既然大道廢了,開始強調仁義了,各種名不副實的、偽裝出來的“智慧”也就出現了,假仁假義會導致權謀盛行,社會風氣一片虛偽。
因為吹捧仁義,就會導致隱性的不公,在不公的等級制度下,玩弄權謀是最有效的。仁義是社會良性運轉的到的體現,但它本身并不能決定人們的利益走向,所以大家都會打著仁義的招牌去為自己撈好處,“愛國也不過是一場生意”。
工作能力強的比不上搞關系的,欺世盜名成了社會的流行風氣。
————————————
「六親不和,有孝慈」
六親,就是父 母 兄 弟 妻 子,是一個小家庭的基本構成要素。而家庭又是中國社會的構成要素。六親不和,說明社會道德的基礎已經動搖了,當你把“母慈子孝”拿出來推崇的時候,說明這個社會已經失去孝慈了。
就像喝水,不能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喝,因為這時候身體已經缺水了,從缺水到發出信號,到你感覺口渴這個過程,實際身體已經處于缺水好一段時間了。
到了這種地步再去樹立母慈子孝的牌坊,為時已晚。
————————————
「國家昏亂,有忠臣」
社會的基礎單位也破壞了,虛偽的風氣也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也大發神威了。這種情況下,只有城府深、無底線、手腕硬的人才能站穩腳跟了。不要臉的人一直在沖,要臉的天天徘徊在道德深淵前,權謀者整天玩弄規則,這就是“昏亂”,失去秩序之后,有忠臣何用呢?無法力挽狂瀾。
我們是不是處在這樣一個社會呢?
我覺得是的。
小結:
合道的治理方式帶來社會的仁義,如果仁義淪為工具,社會就會失序。換句話說,到的是目的,不能當做工具來用。
參考資料可選以下幾個:
① 古代: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
② 現代:《傅佩榮講道德經》、《黃明哲正解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