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漢應該長槍大劍,恩怨分明,具有男子漢的陽剛之氣,然而當下,從大學到幼兒園的男孩子們“偽娘”、“娘娘腔”越來越多,該培養什么樣的男性,怎樣拯救男孩的“陽剛危機”更值得關注。
現在的大學男孩中,衣著文靜、滿臉秀氣、脂粉氣過重的越來越多,有陽剛之氣的越來越少。幼兒園到高中為數不少的男孩嬌滴滴的,行動扭扭捏捏,比女孩還要膽小怕事??傊?,陰柔有余而陽剛不足成為不少男生的通病,男孩遭遇“陽剛危機”,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筆者以為,造成男孩偽娘傾向嚴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值得注意:
一、學校教育及環境問題。學校游樂、體育鍛煉設施設置缺少探索冒險類,戶外活動的少,室內活動的多,不利于男性粗獷性格的發揮。3-6歲是兒童性別教育的關鍵期,老師和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性別意識,比如,分開用衛生間,女孩子留長發、穿花衣,男孩子留短發、穿素衣等等。相當部分學校(特別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男女不會區,這非常不利于男孩個性的張揚。
二、社會評價機制也是“陽剛危機”的重要原因。“男孩子本來應該在探索、冒險、沖勁中成長,而當前的學校教育往往扼殺了這方面品質的培養。”南京師大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認為,男孩天生就愛運動、喜冒險,從生物學角度看,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較為充足的課外活動,但現在學校因為怕擔責任,不敢開展冒險性的活動,甚至連春游秋游都不敢搞。而經常開展的朗讀、演講、文藝等活動,都是女孩子的優勢項目,這些都抑制了男孩子陽剛之氣的發展。如此一來,以女孩的優勢項目進行總體評判,讓男孩在競爭中屢處下風,這種現象反過來挫傷了男孩的自信心。迫使男孩自覺不自覺向女性靠攏,以女孩為榜樣的傾向。
三、男孩“陽剛危機”拷問“父教缺失”。我國歷來強調,“子不教,父之過”,父親是教育孩子的主角,不知從何時起,這種家庭分工悄然變臉,父親以工作忙為由,教育子女退到“打醬油”的份,重擔反而落到母親或者上一代人身上。父親是男孩性別教育最重要的啟
總之,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角色不能缺失,父親千萬不要以工作忙或男主外為理由,對孩子(特別是男孩)的教育撒手不管。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父親的勇敢、堅強、果斷,有利于孩子“剛”的性格形成。只有父親成為教育孩子的主干,母親作為相應的管教補充,才能有效防止男孩女性化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