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王永權與姚明春系夫妻關系,王**為其子。2010年11月2日,在王**年滿13周歲時,姚明春以王**名義簽訂18份《宜昌市商品房買賣合同》。在王**未滿16周歲時,房屋所有權被登記在王**名下。
2012年8月24日,王永權與賀珠明簽訂《借款合同》,約定由賀珠明出借1000萬元給王永權。后王永權未償還借款而被賀珠明訴諸法院,并被法院強制執行。執行過程中,法院裁定查封、拍賣、變賣登記在王**名下的共18套房屋。
王**提出執行異議,認為法院查封的房產屬于其個人所有而要求排除執行?!蹼呠帯①R珠明執行異議再審糾紛案【(2017)最高法民申3404號】
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我國家庭成員的基礎關系決定了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的家庭共有屬性?,F王**主張房屋歸其個人所有,需舉證證明系其個人勞動所得或因繼承、獎勵、他人贈與、報酬、收益等合法來源取得。綜上所述,案涉的18套房產應為家庭共有財產,可以予以執行。
湖北省高院認為:王**取得該18套房屋時尚未成年,該18套房屋并非其個人勞動所得或合法來源取得,故18套房屋屬于家庭共同財產,可以予以執行。
最高院認為:簽訂案涉房屋購房合同時,王**沒有獨立經濟來源;涉案18套房屋登記在王**名下時,王永權、姚明春尚未歸還賀珠明借款;案涉房屋一直由王永權、姚明春用于經營,明顯超出王**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案涉18套房屋應為家庭共有財產。
評析
一、未成年子女不享有被贈與的財產么?
我國實行合同效力與物權效力相分離制度。合同效力應受《合同法》的調整,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等物權變動受《物權法》的規制。所以從兩方面分析父母贈與財產予未成年子女行為的效力。
1、父母與未成年子女贈與合同能否成立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接受贈與的權利屬于民事權利的一種,所以未成年人享有受贈權。
贈與合同自父母與未成年子女意思表示一致時成立,即父母明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未成年子女可由監護人代為表示接受。
2、未成年子女受贈財產的權屬
《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29條:贈與人明確表示將贈與物贈給未成年人個人的,應當認定該贈與物為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
依據《物權法》規定,在涉及不動產時,不動產權屬轉移需要辦理變更登記;在涉及動產時,動產權屬轉移需履行交付手續。
具體到本案,自案涉18套房屋登記在王**名下時,王**始享有房屋所有權。
綜上,案涉18套房屋贈與關系成立,房屋所有權應由未成年王**個人享有,屬其個人財產。法院僅從購房款來源角度否定贈與行為的效力,認為案涉房屋屬家庭共有財產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二、贈與行為損害債權人利益才是撤銷贈與行為的根本原因
《合同法》第74條第1款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具體到本案,雖然贈與合同簽訂在先,借款事實發生在后,但案涉房屋所有權變動卻是在債務清償期間。如上所述,不動產所有權的變動,原則上以登記為準,案涉房屋所有權在變動前屬債務人王永權、姚明春夫妻共有。王永權、姚明春尚未歸還賀珠明借款前實施了將其財產不當減少的行為,該行為實質上危害了債權人賀春明利益的實現。所以債權人賀珠明享有撤銷贈與房屋行為的權利。
若案涉房屋所有權變動在前,借款事實發生在后,法院應該很難將王**名下房屋作為被執行財產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