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沿用千年的宰相制度,所有的權利集中到了朱元璋的身上。但是呢,在權利集中到皇帝身上的同時,繁雜的政務也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皇帝需要找一些人幫助,分擔,于是內閣應運而生。91休閑網
在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屬于是明朝初期,朱元璋是開國皇帝不用說,朱棣更是奪權的馬上皇帝,安南戰爭、五次北伐等等,武將集團實力龐大,和文臣相互制衡。但是在朱棣之后,朱高熾本身就就是偏向文官的,同時因為國家安定下來了,武將集團的力量就漸漸的沒落了。文官集團開始失去了制約,要崛起了,內閣的權利逐步的加大,已經嚴重的危及到了皇權。
特別是在英宗朱祁鎮時期,土木堡之變,導致精銳部隊陣亡50余萬,武將集團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更關鍵的是北京保衛戰是在于少保于謙為首的文官集團的指揮下獲勝的,文官集團的聲勢大震。此后,武官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制衡文官的能力,后期文臣帶軍也是屢屢發生,例如王陽明,胡宗憲。
武將集團已經沒有力量了,但是也不能讓文官集團一手遮天呀。于是皇帝必然要扶持出一股勢力來制衡文官。司禮監成立于洪武年間,在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什么的權利,還受到限制。但是在武將集團無力的情況下,便被皇帝推出來和文臣打擂臺戲,太監不能生孩子,沒有后代,用得也放心。
文官集團在朱棣時期,因為這位馬上皇帝,再加上武將集團正在巔峰,還沒什么太大的舉動。但是在朱棣去世后,朱高熾登基后,便有了動作。三楊內閣時期其實就是文官集團慢慢失控的過程,朱高熾有機會阻止但是沒有阻止。朱瞻基時期想要阻止也來不及了,所以只能擴大太監的權利。而明朝史上第一任專權太監王振,就是崛起于朱瞻基時期,但是因為朱瞻基已經有自己寵愛的太監了。王振就去伺候皇太子,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鎮,明英宗登基后也是重用王振,前期有張太后和三楊制衡,王振還有所顧忌,在張太后去世,三楊陸續離開后,宦官就真正的崛起了,一發不可收拾。
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等,文官集團與宦官集團的斗爭幾乎成了明朝中后期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