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生物乍一看挺丑的,它們非常細小,大部分不超過1毫米。水熊蟲是屬于緩步動物門的一類小型動物的俗稱,因為它們看起來像多腿、可愛又笨拙的小熊,有記錄的水熊蟲種類大約900種。
它們的生活范圍極廣,似乎在哪兒都能找到這類動物的身影。它們生活在每一個大陸,從你家的后院到幾乎沒有人類足跡的南極洲,從最深的海洋到最熱的沙漠,甚至是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頂部(6000米以上)。
水熊蟲具有四種隱生性,即低濕隱生、低溫隱生、變滲隱生及缺氧隱生。這使它們能夠在惡劣環境下停止所有新陳代謝。緩步動物也因此被認為是生命力最強的動物。在隱生的情況下,一般可以在高溫(151 °C)、接近絕對零度(-272.8 °C)、高輻射、真空或高壓的環境下生存。
在面對惡劣環境時,水熊蟲會停止一切新陳代謝,進入“隱生狀態”。處于該狀態下的水熊蟲,從生物層面來說已完全死亡。但這其實是一種假死。
在隱生狀態下,水熊蟲可以在151℃的高溫、-272.8℃的低溫(接近絕對零度)、真空、高度輻射及高壓的環境下繼續生存。當隱生的水熊蟲再次接觸到水時,它們便如鳳凰涅槃般舒展身體,重又“復活”。這個狀態被稱為“水合”。
曾經有一只經過水合后重生的水熊蟲,科學家們利用碳十四測定后發現該水熊蟲隱生了超過120年。
2007年,科學家們進行了一次極端試驗。他們向太空發射了火箭飛船,并將水熊蟲置于裸露的飛行器中。該飛船在低地球軌道的太空中航行,充分暴露在高能紫外線輻射中。十天后,飛船回到地球。科學家們對飛船上搭載的水熊蟲進行水合后,超過68%的水熊蟲幸存了下來,而且有不少水熊蟲誕下了后代。
2011年5月,意大利的科學家將水熊蟲與其他極端微生物放在一起搭乘STS-134號航天飛機突入太空進行實驗。最后得出“微重力及宇宙輻射對水熊蟲等緩步動物的飛行影響不大,它們肯定能在太空研究中扮演有用的角色。”的結論。
水熊蟲是第一種能在太空中生存的動物,更有甚者,它們甚至能在太空中生育后代!在太空中生育后代,真酷,這絕對是NASA宇航員們夢寐以求的超能力。
大部分水熊蟲都不懼怕宇宙輻射,它們不吃不喝生存超長時間以及與生俱來的隱生特性引起了醫療、藥物、生物、人類壽命、宇宙航空等諸多領域的濃厚興趣。但時至今日,水熊蟲依然帶著神秘的面紗,人類對它們的研究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