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廣記》里面有許多怕老婆的笑話。比如說,有一個很經典的“葡萄架倒了”的故事。
有一個衙役昨天晚上被老婆抓破了臉,第二天來到大堂。知府看見衙役臉上的傷,非常納悶:“咋的啦?你的臉怎么破相的?”
這個衙役非常怕老婆,就連背后也不敢說老婆的壞話。而且怕老婆這事情,說出來,自己也沒有面子。
所以衙役就找了個借口,說:“其實是我昨天晚上乘涼,沒想到葡萄架倒下,這才會刮破臉。”
知府明察秋毫,絲毫不信,怒沖沖說:“不對,這一定是你老婆抓破的!我這就派人去把她抓來大堂,給你出氣。”
結果,知府的老婆在后堂聽見了,怒氣勃勃,直接沖到大堂來。知府瞬間嚇呆了,對衙役說:“你且暫退,我內衙葡萄架也要倒了。”
大家看到這樣的笑話,感覺十分好玩。而之所以古代會有那么關于“怕老婆”的笑話,多半是因為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所以大家需要通過笑話來解悶,來安慰自己受傷的小心靈。
民間故事里,名將戚繼光也是十分怕老婆的。據說,有一次,他手下的兄弟為戚繼光壯膽,安排了精兵強將和刀槍劍戟,想要嚇嚇戚繼光的老婆。
結果戚繼光的老婆直接拿著搟面杖沖了過來,大喊一聲,直接把戚繼光嚇破膽。戚繼光只好借驢下坡,可憐兮兮的說:“老婆別誤會,我這是請老婆閱兵呢。”
這個故事在《笑林廣記》中有類似記載,而主角并非戚繼光,只是普通的一個武將。
我想,之所以老百姓會把“請老婆閱兵”這個故事安在戚繼光身上,一方面是因為歷史記載,戚繼光確實很怕老婆,確實以怕老婆而出名。
另一方面,大概是覺得名人也怕老婆,所以我們老百姓怕老婆乃是心安理得的。
雖然在古代,推崇什么“夫為妻綱”,但現實里,還是有許多丈夫怕老婆。所以,就有不少古人為自己怕老婆的行為找理由,找借口,認為“怕老婆是天理”。
有人說:“凡男命皆起于寅,寅,純木之精也。女命皆起于申,申純金之精也。未有木而不畏金者也。”
這是說,男人就像木頭,女人就像斧頭(金),五行之中金克木,斧頭克木頭,所以怕老婆是天經地義的。
還有人說:“男道主火,女道主水,未有火而不畏水者也。況陽能發育主生,陰能收斂主殺,未有不樂生而畏死者也。”
這是說男人像火,女人像水,水克火,男人自然要怕老婆,所以怕老婆是很自然的事情。
《舊唐書》記載,唐代名臣任瑰十分怕老婆,而無法阻止老婆:“妻劉氏妒悍無禮,為世所譏。”在史書上居然特意說明任瑰的妻子“妒悍無禮”,可見任瑰平時多么怕老婆了。
而任瑰更提出了著名的“怕老婆論”,認為自己怕老婆是有理的:“丈夫怕老婆有三大理由:剛結婚時,老婆美美的像個菩薩,難道有人不怕菩薩嗎?
老婆為你生兒育女,就像護崽的母老虎,難道有人不怕母老虎嗎?等老婆年老的時候,難道有人不怕鬼嗎?因為這三點怕老婆,你們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當然,也有人從人生經驗上揭示了怕老婆的四大原因。
第一,夫妻恩愛,丈夫愿意為老婆付出。之所以怕老婆,其實是愛老婆。
第二,妻子能力比丈夫厲害。聽老婆話,可以事業有成,怕老婆能夠讓家庭有一個幸福的結果。
第三,妻子為了家庭付出太多,夫妻一起經過風風雨雨。因為感恩妻子,想到妻子的辛苦,不忍違背妻子。
第四,丈夫事業有成,怕激怒妻子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影響到丈夫的聲譽,所以選擇怕老婆,聽老婆的話。
所以我們可以在歷史上看到太多怕老婆的事例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讓人覺得十分好笑。
比如,晚唐宰相王鐸十分怕老婆。有一次,他奉命征討黃巢,故意把妻子留在京城,只帶小妾隨行。
結果有一天,手下趕來報告:“夫人從京城趕來與您相會,目前已經在半路了。”
王鐸一聽,嚇個半死,驚慌失措:“黃巢從南逼近,夫人又氣沖沖自北方趕,我往哪邊走都是死路,這可怎么辦?”幕僚開玩笑道:“不如投降黃巢。”
王鐸哈哈大笑,暫時掩飾了無奈。而王鐸這個怕老婆到“不如降黃巢”的故事,被傳為千古笑談。
明代學者沈德符考證,唐五代的朱溫和李克用都非常怕老婆,而且明代大儒王陽明也十分怕老婆:“浙王文成之立功仗節,九死不回,而獨嚴事夫人,唯諾恐后。”
這是說,王陽明在對抗寧王的過程中英勇無畏,十分強大,可是王陽明卻十分害怕老婆,唯恐怠慢了老婆。
沈德符與王陽明生活年代差不多,他的話應該還是比較可信的。另外,沈德符還說了不少明代名人怕老婆的故事。
比如,大名鼎鼎的內閣首輔申時行,他也十分怕老婆,不敢有移情別戀的想法。比如明代尚書“吳中”怕老婆,甚至被編成戲曲,在宮廷大內演出,引得皇帝開懷大笑。
大家還知道哪些關于怕老婆的笑話、故事、詩詞和對聯呢?歡迎留言哦。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