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名人無數,更留下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美談。很多名人在小時候就顯露了非凡的才智,讓大人們也要驚嘆他們的不平凡。
1、孔融讓梨。才四歲的孩子就懂得尊重兄長、愛護親人,這樣一份成熟出現在這么小的孩子身上,真的讓我們自慚形穢。想到很多人平時因為一些小事就和父母家人這些最親近的人發脾氣,事后雖然后悔,卻又拉不下臉來道歉,說起來真的是比小孩子也不如。后來,孔融成為了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2、曹沖稱象。一大堆成年人沒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曹沖在五六歲的時候卻善于開動腦筋,逆向思維,建議說:“利用船作為中間步驟,把象放到大船上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達到極好的位置。再把這些東西稱出來多重,就可以知道大象的質量了。”雖然曹沖沒有像科學家那樣提出浮力的原理,但是這份機智讓人嘖嘖稱嘆。可惜曹沖英年早逝,沒有機會發揮更大的才能。
3、司馬光砸缸。一群小朋友玩鬧,一個小朋友掉入大水缸里出不來,眼看就要淹死了。在小伙伴們都亂成一鍋粥的時候,司馬光鎮定自如,巧妙的把水缸打破,先把水放出來再救人。可見小時候的司馬光就有主次意識,當機立斷的解決了最迫切的問題。
4、王戎判斷李子不能吃。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在他七歲的時候,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耍。大家看到路邊有一顆李樹,長滿了李子,都急匆匆的跑過去摘李子。
有人很奇怪:“為啥王戎你不去呢?難道你不會吃李子嗎?”王戎回答說:“這顆樹在大路邊,還有這么多李子在樹上,可見一定是不能吃的苦李子。”其他小朋友吃到嘴里,才發現李子真的像王戎判斷的一樣,超級苦,根本不能吃。
這個故事里,王戎的冷靜特別值得學習。大家一般有從容心理,看到別人做什么事情,就算心里有別的見解,但因為害怕吃虧,都是頭腦發熱,根本沒有仔細冷靜的思考。能夠時刻保持冷靜,才能夠把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5、許衡不吃梨。許衡是元代人,小時候和朋友一起出游。 那天天氣很熱,大家口干舌燥,忽然發現路邊有一棵梨樹,朋友爭先恐后的去吃梨解渴。只有許衡端坐不動,似乎看不到朋友們的動作。
朋友問他:“你怎么不吃梨啊?好吃解渴的很!”
許衡回答說:“梨不是我的,怎么可以隨意摘來吃?”
朋友們笑了:“別傻了,現在兵荒馬亂,這些梨樹都沒有主人,大家隨便吃完全沒問題。”“對你們來說,也許是這樣,但我自己不能夠接受。梨樹雖然沒有主人,但是我的心有主見,絕不會不告而吃別人的東西。”
許衡的堅持,在一些人眼中看來是傻子,但是我們的生活中往往缺少的就是這樣堅持原則的人。能做到許衡這樣的,其實已經是很偉大的不平凡了。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古代神童的故事呢?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