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一般是過年時貼在家門口的對聯,一般都是寓意喜慶吉祥,表達美好希望。但古代也有很多嬉笑怒罵的對聯或者不拘一格的怪春聯,用來抒發特定的個人情感。我是真游泳的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文采飛揚的7副春聯,不出名卻寫得很不錯,讓人拍案叫絕。
第1副春聯:觸景更傷情,千點鵝黃千點淚;嘆世終歸幻,一番鴨綠一番春。
這個春聯的作者清代的萬巨侯。這個春聯的味道有點悲傷,顯然不同于一般的熱鬧氛圍。
原來萬巨侯因為家中有老人去世,按照規定要守孝三年,所以他家的春聯就和其他人的不同。
按照風俗來說,如果一家有老人去世,那么春聯不能夠用紅紙書寫,多數為鵝黃或者白色或者綠色,意在表示哀傷。比如有的地方,第一年貼黃色,第二年貼綠色,第三年貼紫色,這都是有特定的講究的。所以春聯中也是有很多學問,值得我們深思的。
第2副春聯:萬卷奇書歸眼底;一團和氣勝春風。
這個春聯的作者是謝鯉卿。
上聯表達了自身博學,下聯則表達了自身涵養,可以說這個春聯巧妙標榜了自身的優點,卻又不讓人覺得口氣狂妄,因為春聯中的“一團和氣”直接讓看到對聯的人也自然而然的“和氣”起來。這正是這個春聯最妙的地方,令人拍案叫絕。
第3副春聯:鶴窠高臥勝王侯,視富貴如浮云,棄名利如敝屣,釣水樵山,洗耳不聞天下事;雞窗誦讀驚神鬼,以孔顏為樂境,分韓柳作強鄰,鋌仕鑄義,留心熟讀古人書。
這個春聯的作者是民國時期的萬道湖。不同于一般期盼喜慶的春聯,這個對聯表達了一種作者自身的志向。上聯是說作者兩耳不聞天下事,對名利完全沒有興趣。
下聯則是說作者一心只讀圣賢書,閱讀孔子、顏回、韓愈、柳宗元等人的作品,逍遙度日。可以說,這個春聯對仗工整,用詞巧妙,令人拍案叫絕。
第4副春聯:前身是王屋愚公,好移云排闥青山,對門丹障;中歲學武陵高士,多栽些沿溪碧柳,夾道紅桃。
這個春聯文采飛揚,令人拍案叫絕。上聯運用了愚公移山的典故,同時又巧妙化用了王安石“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名句。
下聯運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以及陶淵明號“五柳居士”的典故,表達了自己高潔的情操,令人感受到作者那種隱居的志向。
第5副春聯:兒已成人,讓老子偷閑過去;天能容我,把世間清福消來。
這個春聯寫得詼諧幽默,語言直白,又十分恰到,讓人很有共鳴。很顯然,這個作者年紀比較大了,所以上聯說兒子已經成家立業了,老頭子可以享享清福了。而下聯說自己年紀大了,能夠多活幾年,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看得出來,這個作者對自身的生活比較滿足,所以春聯中有一股子灑脫和歡快的氣氛。
第6副春聯:事急而和,莫若預先審慎;功成以幸,須防過后艱難。
這個春聯更像是一個格言名句,告訴人們要懂得審時度勢,謹慎行事。而在成功的時候,也一定要保持清醒,要小心以后會遇到艱難的情況。
很顯然,這個春聯的作者是個老成人士。
第7副春聯:莫愁思萬古千秋,過了一年須飲酒;休分別五銖半兩,稍遲幾日不成錢。
這個春聯的作者是舊社會時期的人。當時的舊社會濫發紙幣,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百姓們日子過得十分苦。
所以這個文采飛揚的春聯反映出當時的老百姓根本無心過年,而是擔心錢不值錢。可以說作者有無限的心事,卻又只能借酒消愁,令人十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