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杭州10歲的男孩小蔣被發現有100度近視,家長聽說近視眼鏡越戴度數越深,沒有給孩子配眼鏡,而是找到了一家號稱治療“假性近視”的機構,沒想到半年后小蔣的度數上升了150度。杏耀平臺注冊
小蔣媽媽介紹,半年當中,小蔣每天放學后都到機構報道。工作人員給他戴上一個類似VR眼鏡的設備,里面是一些忽遠忽近、左右晃動的圖案,眼睛要隨著上下左右轉動,最后還要搭配半小時的藥敷和按摩。
訓練一天天做,小蔣的視力卻一天天變差,坐在第一桌都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而治療的費用已經花費了3萬多。經過醫生推斷,這半年里小蔣的左眼的度數大約上升了150度,右眼上升了125度。多數人一般半年內加深在25-50度內。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委員、浙二眼科中心視光部倪海龍主任介紹,這個治療過程“槽點太多”,,至少存在以下四點某些機構虛假夸大宣傳與家長們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兒童青少年近視能治愈
任何宣稱可以治愈近視的機構都是騙人的!兒童青少年近視的發生發展呈現為眼睛眼軸的延長,而眼軸的延長是不可逆轉,由于處在學齡成長期,學業負擔以及不用用眼習慣的持續影響,近視會呈現繼續進展。
兒童青少年視力檢查受到諸多因素干擾,如檢查視力時的環境、照明、距離以及視力表的不規范甚至人為干擾設置的“特殊視力表”,比如人為調低對比度的視力表,治療前用低對比度的視力表檢查,視力檢查結果會相對低下,而這也恰恰被一些不良的所謂近視防控機構利用,以其達到所謂視力的好轉而達到近視治療而蒙騙家長。
誤區二:兒童青少年近視能降低度數
近視眼軸的延長是無法縮短的,因此也無法實現兒童青少年近視度數降低。一些不良機構對近視患者接受所謂治療前進行驗光的檢查(沒有進行睫狀肌麻痹散瞳驗光),故意人為虛高了近視的度數,以體現在所謂一段訓練及治療時間后達到的近視降低的效果。
科學判斷兒童青少年近視及其進展程度的“金標準”是散瞳驗光與眼軸測量。如果一個“標榜近視防控”場所不能提供散瞳驗光和眼軸測量,家長就要擦亮眼鏡。“藥敷”、“按摩”、“視力訓練儀”這些號稱能降低度數的方法,全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誤區三:近視戴鏡越戴越深,能不戴盡量少戴
絕大多數近視需要堅持戴鏡。若時戴時而不戴,或僅看遠時戴看近時不戴,則容易導致眼睛調節和集合功能失衡,更易導致視疲勞及其近視進展。
只有約10%左右低度近視的孩子,由于眼部眼位及調節特殊情況,可以在閱讀書寫時不戴眼鏡,但這需要在專業場所判定聽從醫囑。
誤區四:近視配鏡時度數低些才好
若眼睛看得清晰看得舒適,則相對不容易導致近視的進展。近視欠矯配鏡戴鏡后依然處于相對模糊疲倦狀態,與足矯配鏡比較起來更容易導致近視增長快。
近視配鏡原則是獲得最清晰矯正視力的最低近視度數,而不是犧牲了最佳矯正視力人為降低了度數欠矯配鏡。不同的人最佳矯正視力也是不一樣的,可以是0.8(4.9),或1.0(5.0),或1.2(5.1),或1.5(5.2)等,不能所有人都認定是以1.0 為矯正目標。因此,兒童青少年近視配鏡要在專業醫療場所聽取專業人員醫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