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歐式古典主義風格代表,就不得不提到巴洛克與洛可可,作為17―18世紀流行于歐洲的兩種藝術風格,兩者既是一脈相承,卻又各具特色,同樣的華麗奢靡,同樣屬于貴族藝術,而巴洛克宏偉雄壯、洛可可細膩繁復。
幾百年的時間里,其建筑風格、繪畫作品、時尚元素深深影響著后世,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解讀關于巴洛克與洛可可的前世今生。
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興起于16世紀下半期,在17世紀發展到了鼎盛,巴洛克一詞來源于葡萄牙語barroco,意思是一種不規則的珍珠,18世紀時人們認為其背叛了文藝復興的精髓,是“缺乏古典主義均衡特性的作品”,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貶義不復存在。
Δ 路易十四
巴洛克風格產生在反宗教改革時期的意大利,大名鼎鼎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位時,法國的封建社會達到了鼎盛時期,而路易十四又是巴洛克風格最忠實的擁簇和推動者,于是這一風格既帶有宗教主義又富有強權主義色彩。
Δ 巴洛克時期建筑
巴洛克是一種復雜、奢侈且浮夸的藝術,在建筑方面強調華麗,壯觀,雄偉,炫耀,一派恢弘壯麗的帝王氣象。
巴洛克時期的建筑多以教堂與宮殿為主,整體外觀強調力度、動感與整體性,遠遠看去就像一座大型雕塑。
進入室內后,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壕氣逼人,無一不彰顯著其恢弘華麗的皇家氣質。
Δ 《夜巡》倫勃朗
巴洛克時期的繪畫作品,其特點在于力圖表現或暗示無窮感,通過高光與深邃陰影的強烈對比,使得畫面統一而又協調,從而呈現出戲劇性的構圖。
在巴洛克時期,黃、藍、紅、綠、金、銀等大膽跳躍的顏色深受人們的喜愛,從建筑到服飾再到繪畫,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富麗的裝飾與雕刻、強烈的色彩以及視覺上的空間感與立體感,在陳設品上重視各種工藝和材料的結合運用。
將巴洛克風格運用到婚禮的設計上,奢華壯麗的背景裝飾,仿佛將賓客們帶回了17世紀的凡爾賽宮。
洛可可風格
如果說巴洛克風格是一生崢嶸的強權君主,那么洛可可風格便是內心柔軟、喜好打扮的小公舉。
而從視覺上,巴洛克與洛可可則是剛與柔,陰與陽的區別。
洛可可(Rococo)一詞由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和意大利語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來,是18世紀產生于法國、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盛行于路易十四的曾孫子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因而又稱作“路易十五式”,于是洛可可也被稱為巴洛克風格的晚期。
不同于巴洛克時期的建筑外觀,洛可可時期的建筑更加小巧,極具少女心,色彩上也摒棄了巴洛克時期的濃重,采用淺色為主。
雖然貴族們摒棄了繁重的外部裝飾,可并不代表他們就將節儉貫徹到底了,洛可可時期裝修風格的奢華程度和巴洛克時期相比也是有過之無不及。
洛可可時期的內飾,采用明艷、繁復、柔美、典型的弧線與S形、模仿自然生物的不對稱性,并以大量飾金的手法營造出一個金碧輝煌的室內空間,較之巴洛克風格,洛可可更為輕盈、靈動、浪漫、女性化。
提到洛可可,不得不提到上圖中的這位女士—蓬巴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最愛正是這位夫人,就是她開啟了洛可可風格的全新時代。同時,她也影響著洛可可時期的繪畫風格,色彩艷麗,畫面多為描寫男女間浪漫,亦是這一時代的特色。
洛可可時期通常以白色、金色、粉紅、粉綠和粉黃等嬌嫩色調為主,輕快、精致、細膩、繁復,喜愛以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更愛將自然融入到裝飾中,富有法式浪漫田園風情。
洛可可風格的婚禮,無疑是懷有公主夢新娘的不二選擇,大片的花藝簇擁,淡雅的顏色搭配,既玲瓏可愛又不失華麗大氣。
相信看過今天的推文,各位寶寶們都對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這樣華麗麗的宮廷風婚禮,你愛了嘛~
圖文: DreamPark婚禮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