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少年時曾帶領起義兵殺叛徒、歸南宋,而后,又寫就《美芹十論》,心中恢復山河的理想始終不滅,確是英雄一個。
罷官歸田的辛棄疾,就如同農夫一樣生活,心態超然,令人佩服。
小七今天要分享辛棄疾的一首農村詞,如詩如畫,開篇兩句,就讓人神往。
這就是辛棄疾的名作《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是辛棄疾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是詩人夜里在鄉村趕路時見到的景物和心中所想,全詞輕快活潑。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
皎潔的月光驚起了棲宿的烏鵲。這一場不僅細致,而且寫實,因為烏鵲對光線極其敏感,日蝕和月落時都會亂飛亂啼,只有親眼見過這一場景的人才體會出這句的妙用。
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绑@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這兩句也成為辛棄疾的經典名句。
這兩句點明時間在夏季,“稻花香”是農村特有的典型事物。
撲面而來的稻花香,入耳的熱鬧的蛙鳴,將農村夏夜的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寫得極為鮮活。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七八個星天外”暗示時間進入下半夜,天快要亮了,可是,此時卻下起小雨來,對于夜行的人來說,最怕的就是雨了。
余秋雨曾在《夜雨詩意》中寫道:夜雨是行旅的大敵。
夜雨會給孤獨的行旅者突然醒悟到自己所處的孤苦的處境,然后顧影自憐。
可是,辛棄疾卻不是那個自憐者。
下雨了,正當辛棄疾惆悵之時,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這兩句運用了倒裝的手法,有力地表現了“忽見”時的驚喜之意,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小七讀到辛棄疾,對他十分佩服,他是一個文武全才,亦是一個生活的智者。
辛棄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他一心致力于收復山河。武,他能上馬殺敵,文,能寫就治國方略。
可是,在懦弱的南宋王朝里,他的抗戰主張卻屢遭打壓,大志不得伸。
于是,當他賦閑在家時,只能欣賞美麗的農村風景?!皡s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那是怎樣的失望與悲戚,但是,他依然能在簡單的生活中,發現自然之美,發現生活之美。
有一位哲人說過:真的勇士,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而辛棄疾就是這樣的勇者吧,在政治失意后,人生志向破滅后,依然能夠欣賞到自然的美好,依然能夠寫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樣絕美的詩意,人生,能進,能退,方為大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