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掌木換完盆要修剪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一定,要是鴨掌木株型比較好,換盆時根系損傷很小,帶原土換的盆,是不需要修剪的,注意養護等待服盆就行。要是鴨掌木株型不好,或者換盆時根系損傷比較大,不帶原土換盆,最好適當修剪,一方面控制株型,另外一方面減輕根部負擔,有利于服盆和成活。下面就這兩種情況,分別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鴨掌木)
根系損傷較小時換盆
鴨掌木如果是帶原土換個大一點的或者好看點的盆,植株本身的生長也沒有問題,換完盆要不要修剪看株型。要是你覺得株型很完美,沒有什么要修剪的,就可以不用修剪。要是你覺得株型不是太好,有些枝條太長或者太短,有些地方枝葉太密或者太稀疏,就可以適當修剪,調整下株型,使其看起來更好看。
(鴨掌木株型)
根系損傷較小的鴨掌木換完盆對修剪沒有什么要求,完全是看你自己的喜好。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類鴨掌木根系很容易恢復生長,短時間內就能正常吸收養分水分,原來的枝葉基本都能供養的住。這就好比我們人,身上不小心弄個小傷口,還是該干啥干啥,并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只是自己感覺有點不舒服而已。
(重新換盆的鴨掌木)
對于根系損傷較小的鴨掌木,換完盆以后不管修不修剪,都最好養護在陰涼通風處幾天,等待服盆。要是修剪過枝葉,根系負擔較小,剩下的枝葉更容易保持完好,傷口處沒有變干之前別見水,防止傷口感染。等服盆以后葉子看上去比較精神了,就可以正常養護。要是沒有修剪過枝葉,根系負擔較重,應多葉面和周圍噴霧,防止枝葉變干,同時也是為了減輕根系負擔,使其快速服盆恢復生長。
(沒有修剪的鴨掌木葉面多噴霧)
根系損傷較大時換盆
要是鴨掌木換盆時根系損傷較大,或者把原土全部抖掉了,換盆以后最好對枝葉適當進行修剪,將過密、過長、過嫩的枝葉剪一剪,剪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剪掉的多少和根系損傷的嚴重程度掛鉤,根系損傷越嚴重,剪掉的就應越多),減輕根系負擔,減少服盆時間,提高成活率。
(剪掉葉子多的嫩枝)
鴨掌木在換盆時根系損傷越嚴重,風險就越大,服盆時間也就越長。這種情況下鴨掌木留的枝葉過多,養分水分不能及時輸送過去,最終也還是要干枯。而且留的枝葉過多時,在根系不能正常供應水分養分期間,大量葉子和枝干就會榨取根莖中儲存的養分,當把根莖中的養分水分榨取干以后,新根無法長出,整株也就枯死了。所以在移栽樹木時,都要大剪,目的就是減少養分水分消耗,促使根系能盡快恢復正常。
(根系損傷嚴重)
對于根系損傷較大的鴨掌木,修剪以后不要在植株上噴霧,但如果有留下健康的葉子,還是要多通風,多周圍、地面噴霧,增加空氣濕度,盡可能的將健康的葉子保留下來,這樣就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生長所需的有機物質,促進根系恢復生長。所以就算鴨掌木的根系損傷比較嚴重,修剪時也不要剪得光禿禿,少留一些健康葉子,要好過全部都剪掉。
(保留健康的葉子)
生長不健康時換盆
要是鴨掌木原本生長不健康,有病蟲害,換盆以后也最好能進行修剪。一方面減輕植株負擔,另外一方面減輕蟲害、病害大面積爆發的機會。這樣的鴨掌木換盆后修剪主要就是剪掉病枝弱枝,同時為增加通風透氣性和光照性而適當修剪。
(生病的鴨掌木)
有病蟲害的鴨掌木新陳代謝本身不是太強,抵抗力弱才會招惹病蟲害。將病枝、弱枝、過密枝等適當進行修剪,能緩解病蟲害的蔓延速度,為服盆爭取到時間,保證成活率。要是換盆以后不修剪,植株要服盆,又要和病蟲害做斗爭,就很容易服盆失敗。
(根系腐爛)
對于有病蟲害的鴨掌木,換盆以后除了適當修剪以外,最好配合噴施藥物,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就算能服盆,后期也是繼續被病蟲害折磨,很難有好的起色。
(修剪增加通風透氣性)
問題總結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鴨掌木換盆以后是否需要修剪,要分情況對待,而不能一概而論。根系損傷小的鴨掌木,換盆后可以修剪也可以不修剪。根系損傷大的鴨掌木,換盆后就最好修剪,修剪力度和根系損傷程度掛鉤。生病蟲害的鴨掌木,換盆后也最好修剪,主要是為了延緩病蟲害的蔓延,促進服盆。
關于鴨掌木換盆以后要不要修剪,你有什么看法?覺得有用點個贊,關注我了解更多養花知識。(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