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文化活躍、各類學術學說碰撞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各類文臣武將下都多多少少養了一群幕僚,幕僚數量的多少,也是貴族們互相攀比的一個標準。中國戰國時代的末期,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的虎狼之師秦國越來越強大,其余各諸侯國的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挽救本國的危亡,竭力對外網羅各類人才。他們禮賢下士,招覽賢才,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之風盛行。這里的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
其中最出名的是戰國四大公子,因以養“士”而著稱。《過秦論》中有這樣的記載: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在那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田文,趙國有平原君趙勝,楚國有春申君黃歇,魏國有信陵君魏無忌。這四位君子,都是見識明智且忠君愛國有信義的君子,他們待人寬厚,親愛百姓,尊重賢士且重用士人。他們相約合縱,形成其他諸侯國聯盟去擊破秦的連橫之策,聯合韓國、魏國燕國、楚國齊國、趙國宋國、衛國、中山的部隊。后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也稱戰國四君。
那么這四人在秦國席卷天下的過程中,誰死的最慘呢?
他們禮賢下士,各自收養了數千門客,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的國家擴大勢力,維護安全,是當時有名的四位政治家。他們留下了許多故事,一直被人傳頌。
一、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田文是齊宣王的侄子,他利用父親田嬰的封地薛邑作為大本營,廣招門客,各種奇才異士紛紛投奔。
(田文)
對這些門客,田文都熱情接納,給予優厚的待遇。
田文曾應秦昭襄王的邀請去過秦國,宰相樗里疾非常嫉妒田文的才能,不斷在昭襄王面前陷害他,田文得到消息后,利用手下門客偷來狐袍送給昭襄王的的寵妾燕姬,由燕姬向秦王求情,田文帶著門客離開秦國,但是田文一走,秦王便后悔放虎歸山,派人追趕,想殺田文以絕后患。
田文一行到函谷關時,天還沒亮,函谷關關門緊閉。田文手下門客中的異士便利用“雞鳴”之術,騙開城門,得以脫險。
這就是成語“雞鳴狗盜”的出處。
回到齊國后,田文擔任了相國,協助齊國滅宋,國勢大張。齊愍王嫉賢妒能,要殺田文,田文逃到魏國,聯合六國攻齊,齊愍王被殺。
田文的封地薛邑當時在各國眼中,就是一個獨立小王國,各國都把他當作一個獨立的勢力,紛紛拉攏。
他最后也是死在薛邑,死后也得到了各國的高度評價,可謂人生贏家。
二、平原君趙勝
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手下門客也有數千人。
(趙勝)
他長期擔任趙國宰相,輔政48年。
趙國名臣藺相如雖有“將相和”的故事傳世,但藺相如實際上是趙國上卿,當時的宰相是趙勝。
趙勝做得最對的一件事就是請出信陵君救趙,解了秦軍攻邯鄲之圍。
他也是成語“毛遂自薦”的主人公,他最大的錯誤就是接收了韓國上黨郡,《史記》評價“平原君貪馮亭之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邯鄲幾亡。”
引發了后來的長平之戰,使得四十萬趙軍灰飛煙滅。 四大公子中,趙勝是最平凡的一個,但他一生忠于趙國,為相近五十年,并無太大惡政,以"尊君安國"之功,位列四公子之列。
平原君也是壽終正寢的一位幸運兒,雖然趙國后來滅亡后,他的子孫被屠殺,但他本人還是得到了善終。
三、春申君黃歇
一般認為春申君是四公子中死得最慘的一位,因為他是被暗殺的。
黃歇也是楚國宗室,長期擔任楚國令尹,也就是宰相。
(黃歇)
四公子中,黃歇算是名氣比較小的一位,但是在公元前298年,楚國面臨滅國之際,正是他出使秦國,憑著自己的辯才,說服秦國與楚聯盟,將楚國從滅國邊緣救了回來。
趙國首都邯鄲被秦國圍攻之際,春申君也應邀領兵救援趙國,與信陵君一樣,是救趙的功臣。
黃歇的門客數量極多,里面良莠不齊。有個叫李園的門客,將妹妹送給黃歇,得到黃歇的寵愛,不久懷孕了。
由于楚王無子,李園勸說黃歇這個女人送給楚王,將來生下的兒子便可成為楚國之主,利令智昏的黃歇感覺這是個好主意,便把女人送給楚王,后來果然生下一個兒子被立為楚太子,黃歇更加信任李園了。
當楚考烈王去世后,其政敵李園搶先入宮,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春申君進入棘門后,李園豢養的刺客從兩側攔住黃歇的去路,刺殺了黃歇,斬下他的頭,扔到棘門外邊。同時李園還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滿門抄斬。
一代名士最終紛紛變為了一捧黃土,四君子中,孟嘗君和平原君得以善終,信陵君卻因猜忌不得志,郁郁而終,春申君卻因不聽從他人的建議,自大狂妄地進入棘園,被刺身死,死后還被抄家。
李園妹妹生的兒子繼位當了楚王,后世稱為楚幽王。 黃歇本是干才,前期英明,后期由于利欲熏心,身死家滅。
《史記》評價他;“初,春申君之說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歸,何其智之明也!後制于李園,旄矣。”
四、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是是魏昭王的兒子,安厘王的異母弟。他是最有才華的一位公子,可謂文武雙全,為人忠義,大有古風。
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聲名傳于四海,真正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魏國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多年不敢來犯。
魏無忌有著超凡的判斷能力。有一次他與魏王下棋,有人報告趙國進犯。
魏王大驚,魏無忌卻說這一定是個假情報,不用擔心。后來果然證實情報有誤。魏王被弟弟的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大為折服。
魏無忌也是個重情重義之人。秦國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手,趁勢攻趙,趙國面臨滅國之災。
平原君趙勝是魏無忌的姐夫,派人向他求救。但是魏王怕秦國,一直觀望,不敢發兵。
魏無忌決定帶著自己的三千門客救趙,他知道杯水車薪,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他愿意陪姐姐一塊死。
魏國守門人侯嬴向魏無忌進獻一計,就是后來著名的“竊符救趙”。救趙之后,魏無忌在魏國無法立足,他放棄了榮華富貴,在趙國客居十年。
但是他一直沒有忘記祖國的安危,在這十年里不斷的廣交人才,不論尊卑出身,大量人才都投到魏無忌門下。
十年后,果然秦國攻魏,一直掛念祖國的魏無忌放下個人恩怨,毅然回國,聯合五國軍隊大敗秦軍。
魏無忌的聯軍把秦軍趕到函谷關以西,這是多年來秦國從沒有過的大敗。魏安厘王一直不信任這個能干的弟弟,所以秦莊襄王利用這一點,大搞反間計,終于使魏無忌功虧一簣,滅秦的心血付之東流。
回國之后,哥哥立即解除了弟弟的兵權,并派人晝夜監視。魏無忌從此放蕩身形,縱情酒色,不久后暴病而亡。
他死后幾個月,秦軍攻魏,奪二十城;十八年后,秦滅魏,屠大梁,魏國滅亡。
魏無忌胸懷壯志,腹有良才,又得各國擁護,本來可以大顯身手。他的遭遇與岳飛幾乎一樣,都是在畢其功于一役之際,國君阻止了他們的壯志雄心。
對一個英雄來說,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夠得著的勝利,由于命運的捉弄而壯志難酬。雖然魏無忌死于縱情酒色,但他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為了祖國,他付出了一切,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興復魏國,蕩滅強秦。一個有理想的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理想破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魏無忌死于憂國,所以直到今天,他也是四公子中最被人崇敬的一個。
戰國四公子的結局,都各不相同。信陵君因功高蓋主,為兄長猜忌,于是晚年沉迷酒色,郁郁而終。春申君黃歇因為舊主逝去,全家被政敵李園伏殺于棘門之內。孟嘗君田文雖然被封薛國之主,成為一方諸侯,但是死后諸子爭權自相殘殺,其封國也最終為齊王所滅。
只有平原君趙勝,由于輩分比較好,一直為趙王所敬重,自身亦無功高蓋主之嫌,得以善終。
如此算來,結局最慘的應該是春申君黃歇了,自己死了不說,全家也被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