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區職業高級中學 葉斐
摘要: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是加快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本文從中等職業教育對物流人才的培養的角度分析,基于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發展和課程體系建設,并進一步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物流 課程體系 專業教師發展 實踐教學
中等職業教育經過20多年的不斷發展,成功地為社會培養了大量適用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國家急需大批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近幾年,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出的物流人才有效地緩解了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壓力,但在辦學過程中,仍存在著畢業生不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企業對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技能操作不滿意等問題,其主要原因是教學過程中缺乏實踐教學,缺乏仿真模擬操作,教師技能薄弱等,導致學生技能不強。學生學習與生產需要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不能適應技術型崗位的需要。
要改變這一現狀,使快速發展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能步入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筆者認為,加強教師實踐操作能力,樹立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目標,改革教學方法和專業課程設置,是物流專業教學的關鍵。
一、物流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師發展
教師是物流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主體,實踐教學目標只有通過教師的教學實踐才能落實。然而,遺憾的是,物流專業目前作為一個新興的專業,師資一部分是由其他專業的教師經過培訓、進修轉崗而來,另一部分是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行業背景,缺乏企業一線的實踐經驗,教學中很多都是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針對以上情況,筆者認為,為適應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訓練為核心”的教學目標,我們教師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實踐教學能力與綜合素質,加強職業能力的訓練。
1. 專業教師應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級各類技能大賽,提高自身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方面,學校每年可組織校園技能大賽,建立技能競賽的實施辦法和獎勵措施,全面提升教師參與技能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學校可組織教師參加校外相關機構舉辦的各種技能大賽,比如參加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師生技能競賽,通過比賽促進訓練,練就本領,提高自身實踐動手能力,同時,也能增長見識,擴大自己的專業視野,加強溝通,對平時的教學有促進作用。
2. 專業教師應積極主動地下企業,到一線學習鍛煉。
我們目前的物流專業師資,都是由學校到學校的“理論家”,嚴重缺乏行業工作背景,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如何在具體工作中運用、書本與實際工作有哪些不對接都不清楚,試想想:一個對企業的生產流程、生產工藝、管理模式與理念完全不了解的教師,有什么資格站在講臺上對學生滔滔不絕、大談闊論?我們的教師只有在親身體驗了,熟悉了相關崗位,了解了基本的企業工作流程后,才能現身說法,才具有說服力。我們物流專業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是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落腳點。物流專業教師,下企業參與物流專業實際工作,有幾個好處:首先,可引導企業幫助學校做好人才需求調研、專業開發與培養目標設計、專業課與實踐教學、職業能力考核、就業服務與指導,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在不同行業、企業的實踐學習,了解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最新軟、硬件設備的運用等。
3.引進有工作經驗的企業專業技術人員
學校可以定期不定期地邀請技術人員、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員到學校舉辦講座,或聘請他們擔任校兼職教師、教學顧問。一方面,幫助教師解決教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實踐性問題,提高教師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可利用其豐富的社會經歷與專業水平,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物流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的設想
物流管理專業是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能力,技術運用能力和社會發展能力。對畢業生而言,寬的專業基礎、較強的職業實踐能力和過硬的技能,才能使他們既能勝任當前崗位的需要,又能為今后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達到:
1、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優化課程體系
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應突出從理論教學向實踐教學的轉變,要堅持學以致用。使教學計劃既有科學性又適合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在課程體系上,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目標,根據學生提高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的實際需要設置課程,確定教學目標,將專業課程主要分為基礎課程和職業技能課程。基礎課程為學生打下較為扎實的基礎,為將來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職業技能課程采用理實一體化和項目課程教學模式。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課程內容應以市場需求為中心,突出實用性。現代物流是傳統運輸、倉儲、包裝等行業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經過整合、再造、重組而形成的創新產業,隨著技術更新的步伐加快,對物流行業人才知識更新的要求要。因此,基于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應體現市場導向。根據企業、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設置、更新課程,緊跟市場需求。
2、建立完善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中職物流主要培養高素質的一線勞動者,增加實踐性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信息傳遞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在學習基礎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還應在校內建立實習基地、模擬實驗室,或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如倉儲實訓室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仿真物流中心的貨物入庫、儲運、配送、調度工作,學生可在比較從容的環境中,熟練掌握設備的操作,并進行反復的訓練。
3、廣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突出先進性
結合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領悟能力相對較弱的實際特點,在實際的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就要廣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增強其直觀性、可操作性和實踐性。教學中可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制作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通過課堂演示與講解使學生盡快掌握實際操作技巧。如“物流配送實務”、“物流運輸管理”等課程就十分適合多媒體課件制作,進行現代生產仿真實驗。同時,結合物流專業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可推廣案例教學手段,以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解釋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通過職業資格證書培訓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職業資格是勞動準入的重要依據。國家社會勞動保障部提出:要積極推進勞動預備制和勞動準入制教育培訓的實施。今后所有新增勞動力都將持證上崗。物流專業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更應在教學中推進職業資格證,通過參加“助理物流師”、“物流師”等職業資格考試,系統檢驗學生的技能,培養從業規范和良好的職業素質,增強崗位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