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先鋒網 2007-11-13 張立彬
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根據世界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的國情,認真分析我國高職教自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以增強對高職教育發展的理性認識。我們從三個維度去分析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重要戰略維度
1.高職教育發展的定位問題。正確定位是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前提。首先是學校辦學方向的準確定位。高等職業教育首先是大專層次的教育。其次是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正確定位,高等職業教育主要足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下得去、留得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第三是要科學地確定學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投入方式和力度問題。高職院校教育經費的投入普遍緊張,教學設施相對落后,教材建設滯后,相當多的院校學雜費收入只占學校正常經費的50%左右,經費缺口較大。為了保證高職教育的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應當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的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渠道、社會積極參與、學校多方籌資等多元化的投資體制。
3.產學研結合的問題。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首先,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逐漸拓寬內涵,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并重,面向社會開展培訓,以服務求生存,以貢獻求發展,為全社會培養和培訓更多更優秀的實用型人才。其次,要引入社會的物質資源和智力資源,增強學校辦學活力,使學校教育跟上科技和社會的發展。第三,推動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社會勞動準入制度的實施。產學研結合刁;僅指學校與產業的結合,還應包括學校與地方政府的結合。建立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有效運行機制,是深化高職教育改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倡導開展訂單式培養,實現校企雙贏。
4.就業問題。從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來看,當前高職畢業生就業率不高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就業的結構性問題上。專業特色不突出、人才規格不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等方面存在主要問題。
二、基礎維度1
1.教育教學問題。首先專業結構布局尚未脫離學科體系的窠臼,影響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大多是本科模式的壓縮型。其次是課程設置和培養規格缺乏高職特色,根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在培養模式上既不能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又不能照搬中等職業教育的方法,必須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礎與職業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職業教育特色體系。
2.“雙師素質”問題。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群體結構與個體素質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尤其是具備職業教育特色的“雙師素質”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嚴重短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水平仍不理想,總體上結構不盡合理,教師自身動手能力不強,高職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則也就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
3.關于教育質量的問題。提高質量是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核心。提高質量首先必須推動專業建設。提高質量還要把教材建設推向深入,此項工作各地、各校開展不均衡。提高質量更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點是加快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學位水平和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三、基礎維度2
1.辦學特色問題。高職教育要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沒有特色就沒有活力,就沒有生存發展的空間。要在特色中體現高職教育的水平和質量,這是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必須堅持的基本走向。對每個學校來說就是要突出重點,突出特色,不要盲目照搬。所以每個省市的高職高專教育要有自己的特點,每個學校也要有自己的亮點。
2.學制問題。當前高職教育普遍實行的是三年學制,在學時上與四年學制本科教育很接近,這在客觀上使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忽略了改革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出現本科壓縮型現象,造成當前一些高職高專院校中存在定位不準,盲目升格的現象。實際上,應該根據職業技術和行業特點需要設置更加靈活的學制。徹底打破傳統的學科教育模式,建立具有高職特色的培養模式。高職教育學制改革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3.雙證書問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對于增強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用證書可以更好地推動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從根本上推動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目前學生獲得雙證書的渠道還不暢通。
4.立交橋問題。高職教育不是終結性教育,而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省采取專升本和高職高專二年級學生可免試直升本科學習等措施,對于擴大接受普通本科教育人群,建立高職教育的立交橋是有益的。目前立交橋建設還不規范。
來 源: 《中國教師》2007年第8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