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長們就要和他們交朋友,多交流。然而有不少家長發現,不管自己如何主動,孩子都不愿和自己交流,難得說兩句話也只是嗯嗯啊啊應付兩聲。
為什么孩子不愿和自己交流?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自己說話的語氣是否有問題?每次都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孩子理你才是見了鬼了。
和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有這5種語氣!
1.信任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可和信任,所以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出足夠的信任,給予孩子認同感,這樣他們才愿意和你溝通。
比如孩子想要學游泳,家長不能嘲諷:“就你還要學游泳,以前洗個澡都怕得不行!”而是給予足夠的信任:“寶貝,只要你認真學,就一定會變成游泳健將!”簡單的一句話就能讓他們明白,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讓孩子有自信學下去。而如果是總是挖苦嘲諷,那么不僅讓孩子失去自信,還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影響心理發展。
2.尊重
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開始出現自我意識,并且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強烈。此時家長們發現,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拒絕你的要求,此時可不要因為覺得孩子是不聽話、跟你唱反調,而粗暴的對待他。
比如你希望孩子學習,而他想要再看會電視,你可不能發飆:“怎么越大越不聽話,現在看電視以后就只能當要飯的!”這種責罵只會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更加厭惡學習。此時應該先尊重孩子的選擇,然后再適當引導:“那就再看15分鐘,結束后就要看書了,不然以后就沒有別的寶寶聰明了。”
3.商量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應該有話語權,所以讓他們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用商量的語氣,這可以讓孩子感覺自己和爸爸媽媽是平等的,是被尊重的。
比如你希望孩子早點上床睡覺,千萬不要用如下的語氣:“都幾點了,還不上床睡覺?5分鐘后我要看到你已經躺在床上,否則今晚就不要睡了!”這種命令和責備的語氣會讓孩子心生反感,即便是上床睡覺也是不情愿的。美媽建議這么說:“已經9點了,再不睡覺會長不高的。媽媽給你講個白雪公主的故事,聽完睡覺怎么樣?”
4.贊揚
孩子大多有極強的表現欲,而家長們則可以根據這點,發現孩子的優點并且加以贊揚,這樣孩子會更加樂于表現。孩子主動幫忙洗衣服,雖然洗的不怎么干凈,但是主動幫忙的舉動是最重要的。
家長不能潑冷水:“洗的什么東西啊?你看著上面還有泥巴沒洗掉!”否則孩子將對洗衣服失去信心和興趣,將來堅決不會主動幫忙。此時應該大加贊揚:“寶貝會幫忙媽媽洗衣服了,真的是太棒了。有了你的幫助,以后媽媽就輕松多了。”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體驗,將來自然還會愿意幫忙做家務。
5.鼓勵
孩子畢竟還小,對很多事情都不熟練,犯錯更是常事。而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們可不能過分批評,而是在幫助總結教訓的同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有自信再次嘗試。
比如孩子幫忙洗碗失手掉地上摔碎了,家長們不能冷嘲熱諷:“多給你洗幾次碗,我們家都要破產了。”這種垃圾話不僅會打擊孩子的信心,還會讓他們失去嘗試和冒險的勇氣。正確的方法是用鼓勵的語句加油:“寶貝手沒破吧?摔碎一個碗而已,別放在心上。下次洗的時候,搬個小板凳站高一些,這樣你就能夠到水池,不容易摔碗了!”不僅給與孩子繼續的勇氣,還教會了他們方法。
如果孩子不愿和自己說話、拒絕交流,那么最好捫心自問一下,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用到上述語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