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實用的時間管理工具,減輕工作焦慮,告別拖延癥。
《番茄工作法圖解》,作者是史蒂夫·諾特伯格。
番茄工作法能解決什么問題?
1.注意力缺失
2.拖延癥
兩個癥狀的本質是工作效率低下。
什么是番茄鐘?番茄鐘的理論依據(jù)?
番茄鐘:我們列出每天的任務,然后把工作時間分解成若干個小塊,前二十五分鐘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之后五分鐘徹底休息——每一個這樣的三十分鐘,就叫做一個番茄鐘,或者叫一個番茄時間。
番茄鐘的來歷: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在大學期間苦于學習效率低下,使用廚房中的一個番茄形狀的計時器,監(jiān)督自己全神貫注提高效率。
番茄鐘的心理學原理:
米哈里「心流」理論: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保持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就是心流。番茄鐘是用人為方式打造出容易產(chǎn)生心流的環(huán)境。
斯佩里的「左右腦分工」理論:大腦左右兩個半球在智力活動上各有分工,左腦主要負責判斷和統(tǒng)籌,像是一名理性的分析師;右腦負責想象和創(chuàng)造,更像一名感性的藝術家。
巴甫洛夫的「經(jīng)典條件反射」理論:番茄鐘的習慣會對大腦進行經(jīng)典條件反射訓練。番茄鐘的倒計時強化了注意力,讓工作更有儀式感。
番茄工作法的流程?
番茄工作法的第一個步驟是「計劃」。需要我們準備三張清單。
第一張清單是「待辦事項」清單,第二張清單是「今日待辦」清單。第三張清單,「當下清單」。
番茄工作法的第二個步驟是「執(zhí)行」。
工作中的打斷分為兩種:
一種是內部中斷,也就是被自己心里的雜念打斷。應對內部中斷的策略是記錄。
還有一種是外部中斷,被外在的突發(fā)工作打斷。應對外部中斷的策略由告知、協(xié)商、計劃、答復四個步驟組成。
如何做到深度放松?
度過休息時間的主要目的是讓大腦充電,對之前吸收的信息進行后臺處理。比較好的休息方式是淺睡一小會兒、起來走動一下、喝一杯純凈水、遠眺窗外或呼吸冥想。
第三個步驟是「記錄」,除了要記錄被打斷的次數(shù)、被打斷的原因,還可以記錄完成的番茄鐘個數(shù)、用這些番茄鐘干了什么,不妨詳細一點。
第四個步驟是「處理」,就是對記錄的信息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有用的信息。
第五個步驟是「可視化」,簡而言之,就是從前面分析完畢的數(shù)據(jù)中,找到改進工作流程的思路。
解讀 | 照瞳。上海創(chuàng)投媒體采編、番茄工作法使用者。
播音 | 張煜
策劃編輯 | 李峻
音頻編輯 | 陳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