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邢臺廣宗縣內,有一個地方,被稱為困龍之地。何謂困龍,也就是龍來到這里,會被困住,無法脫身。當然,這里的龍,說的是皇帝或者君主。自古君權神授,皇帝自稱天子,也是龍的化身,有著真龍天子的稱謂。
在這里,為何會被稱為困龍之地呢?因為曾經有三位帝王君主,同時在這里留下了最后的時刻,不止一次改變了王朝的命運,特別是秦始皇在這里以后,千年以降,后世的君王再也不肯來這個地方,即使路過也要繞道。這邊是歷史上著名的困龍之地:沙丘平臺。
沙丘平臺,也被稱為沙丘宮平臺,位于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是一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廣宗縣境內陸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宮也得名于此。如今的沙丘平臺,早也沒有往日的宮殿,也沒有昔日的繁華,留下的不過是一片土堆,一片遺跡。
不起眼的小土堆,在路邊,人們走過。如果不是土堆前面樹立的沙丘宮平臺遺址的石碑,很難讓人相信,這里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沙丘行宮,在這里,曾經有三代君王,而且也算是雄才大略的君王不甘心的退出了歷史舞臺,走向了安靜的幽冥之地,隨之殉葬的是整個王朝的命運。自秦漢以來,沙丘宮就被廢棄,千年時光無人敢用,大概也是因為沙丘宮的命運過于坎坷,下面就和我們一起走進沙丘宮昔日的榮耀時光吧。
第一個在沙丘宮留下印記的是商紂王。商紂王當時的都城是朝歌(今鶴壁淇縣),不過,商紂王卻不滿足朝歌的歲月,而是在沙丘這里建立了一座行宮,紂王和寵妃妲己在此大興土木、廣建苑臺、設酒池擺肉林,終日沉迷酒色,不問政治。妲己依仗紂王恩寵干預政事,禍亂朝綱,以致政治黑暗、國力衰弱,諸侯離心,百姓怨聲載道。(封神榜上描寫的酒池肉林、男女之事都是在這里,而不是在朝歌)。隨著紂王的日益昏庸殘暴,商朝的國力衰敗,終于被西周趁機攻擊,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戰中一敗涂地,商紂王自焚,商朝滅亡。(也有種說法,是商紂王派出主力部隊討伐東夷,西周趁商朝防守虛榮,主動出動進攻,商朝主力部隊無法及時回援,導致國都朝歌不堪一擊)。雖然商紂王在朝歌自焚,但是由于他在沙丘宮所作所為也是導致商朝滅亡的重要因素。如果說商紂王之死和沙丘沒有太直接的關系,那么剩下這兩位可是直接在這里離開的。
第二位來到沙丘的便是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自古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其中的趙就是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趙國本身是一個小國(三家分晉后才成立) ,到了趙武靈王時,毅然選擇胡服騎射,短短幾年,收婁煩、敗林胡、滅中山、筑長城。趙國從一個邊陲小國直接一躍成為當時的軍事強國,后來更是和秦國對抗,其中趙武靈王功不可沒。不過,趙武靈王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被困在沙丘宮里活活餓死。《史記·趙世家》中記載:(主父)三月馀而餓死沙丘宮。
這一切都要因為趙武靈王過于寵信小兒子趙珂,決定廢長立幼,直接禪讓。自古廢長立幼均是取敗亡之道,周幽王就是因為廢長立幼導致亡國,趙武靈王同樣步了周幽王的后塵。因為小兒子趙珂當了國君,原來的長子趙章心存不滿,終于在趙武靈王在沙丘行宮時,發動政變,妄圖擊殺趙珂。不過被早有防備的趙珂準備好,趙章兵敗,逃到了沙丘行宮,躲在了趙武靈王這里。為了掃除后患,同時防止趙武靈王報復,趙珂下令封鎖宮門,趕出所有宮人,不允許趙武靈王和趙珂出來,禁止任何人送水和食物進去。趙武靈王和趙珂只好吃一切能吃的東西,甚至上樹掏鳥,最后活活餓死在沙丘行宮內。沙丘政變宣告結束的同時也宣告了一個改革時代的終結,這場由趙國內部發動的政變,令處于上升期的趙國改革戛然而止,錯過了再次崛起的時機,主父麾下一干改革人才良將(如樂毅入燕)遠走他國。后人感嘆“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于此休”。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如此,趙武靈王會繼續帶著趙國東征西討,后來一統天下的未必是秦。
時光又過了幾百年,直到有一天,巡視天下的秦始皇來到了這里。這是他第五次出巡,也是最后一次出巡。在路上,秦始皇得了重病,只得停在了沙丘宮。在這里,千古一帝秦始皇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時刻,不過,他一生沒有立皇后(據說他的母親和呂不韋,嫪毐的事情讓秦始皇深受刺激,堅決不立皇后),也沒有正式冊立太子。長子扶蘇這時遠在長城腳上,前幾年因為和秦始皇政見不合,去了長城腳上和大將蒙恬駐守。在沙丘宮,秦始皇駕崩,臨終前立下詔書,令公子扶蘇回咸陽繼位(也有說法,胡亥是合法繼位)。不過,從沙丘宮傳出的詔書卻是令公子扶蘇立刻自盡,歷史在這一刻被改寫了。公子扶蘇見到使者后立刻自盡,而秦始皇的車隊卻依舊前行,直到咸陽。這時天下人才知道秦始皇駕崩,繼位的是幼子胡亥,長子扶蘇已死。據說,在沙丘行宮里,胡亥,趙高和李斯密謀,篡改了詔書,不過這三個人都下場悲慘,胡亥被趙高派人誅殺;李斯被趙高誣陷謀反腰斬于市,趙高則被子嬰親手誅殺。緊接著,秦帝國滅亡。
秦朝滅亡后,沙丘行宮廣為人知,被稱為困龍之地,從此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帝王敢路過這里,漸漸被廢棄,埋沒在歷史上的長河中,成為一堆黃土。
沙丘宮平臺遺址;
沙丘宮平臺遺址,位于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是一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廣宗縣境內陸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
本文由每日文旅簽約作者原創,部分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需轉載,請備注來源。
圖文編輯:馬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