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并非皆腎虛
腰痛是指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腰酸是指腰部的酸楚感。臨床上腰痛常伴有腰酸,腰酸則不一定有腰痛。一些患者在談論疾病時常常把腰痛與腎虛聯系在一起,有的患者更認為是腎臟器官出了“毛病”,而胡亂施用壯陽之品,如鹿角膠、鹿茸、鹿角、海馬、杜仲、人參及動物鞭類、男寶等;而且有的醫生也不加以臨床辨病辨證分析,為迎合患者的心理而妄投“補腎壯陽”的藥物,結果使得患者出現“上火”現象:性情急躁,煩悶易怒,甚或兩目充血,乏力疲倦,虛性興奮,房事易于興奮而不耐久。殊不知,中醫所說的“腎”并非西醫的“腎臟器官”,而是一個廣義的范圍,其功能散在于內分泌、泌尿、生殖等系統之中,臨床診治尚須綜合整體與局部癥狀,才能得出結論。
內、外、婦、骨各科疾病,均可以出現腰痛、腰酸。一般可以分四大類:第一類為脊柱疾患,如類風濕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結核性或化膿性脊柱炎等;第二類為脊柱旁軟組織疾病,如腰肌勞損、纖維組織炎等;第三類為脊神經根受刺激所致的腰背疼痛,如脊髓壓迫癥等;第四類為內臟疾病,如腎臟病(腎盂腎炎、腎炎、腎結石、腎結核、腎下垂、腎積水、腎積膿等)、膽石癥、膽囊炎、子宮后傾后屈、慢性附件炎、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均可引起腰酸腰痛。若以腰骶部酸痛為主,多由男女性生活過于頻繁、盆腔充血過重,或生殖系統炎癥引起。中醫認為本癥多因感受外邪、風寒濕熱等侵襲引起,如坐臥冷濕之地,涉水冒雨,身勞汗出,衣著冷濕等;或由勞累外傷損害腰肌、脊柱、經脈引起;或身體虛弱,久病體虛,年老精血虧衰,房勞太過等所致。
腰痛、腰酸是一個自覺癥狀,根據病人主訴,診斷較易。但因腰痛種類較多,同時又有較多的兼夾癥,可見于各種疾病過程之中。因此一般來說,原發病痊愈,本癥亦隨之好轉或消失。因此須辨病辨證施治,切不可自行購買“補腎”之品,有的補腎藥物熱性較大,反而會導致盆腔充血水腫,使癥狀加重。
預防腰痛應避免坐臥濕地,若涉水冒雨或身勞汗出后應立即換衣擦身,或服用生姜紅糖茶,以發散風寒或寒濕。暑季濕熱時,亦應避免夜宿室外,貪涼喜水。若發生急性腰痛,即應及時治療,適當休息。慢性腰痛除藥物治療外,應使腰部不受損傷,保暖,或加用腰托。若腰痛、腰酸是某種疾病的一個主要癥狀,則應以治療某種疾病為主,如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婦科炎癥等。腰痛者可作自我按摩,活動腰部,打太極拳,勤于洗澡,或用熱水洗擦,飲食后不能立刻平臥,需作散步或稍活動腰部以及定時解大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