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取得哈爾科夫大捷,真的是“聲東擊西”戰術奏效了,還是不得已而為之呢?
烏克蘭軍隊這幾天在哈爾科夫地區取得的勝利可謂是空前的,按照該國總統澤連斯基的說法:自本月早些時候開始的對俄反攻作戰中,烏克蘭軍隊已經收復了大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一系列的反攻行動中,烏克蘭現已收復了包括巴拉克利亞市、伊久姆市以及周邊的30多個村莊,截止到昨天,連俄羅斯建立的哈爾科夫州政府所在地的庫皮揚斯克市的部分地區也已落入到烏克蘭手中;鑒于烏克蘭軍隊攻勢猛烈,在最近俄羅斯國防部已正式對外宣布:駐扎在巴拉克利亞市和伊久姆地區的俄羅斯軍隊正在撤離此地,并打算在頓涅茨克方向進行重新集結,以實現俄方保護頓巴斯地區的目的!從字面意思上個人的理解這應該算是戰術性“撤退”吧?畢竟在此地俄方的駐軍已經很少了,而烏克蘭的反攻部隊人數有上萬人之多...從七月初開始烏克蘭方面就曾暗示要展開“反攻”行動,在籌備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后,這一次他們終于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次;從烏克蘭的反攻行動中我們似乎看到了《孫子兵法》的影子,既“聲東擊西”!不過也有外媒評論此次烏克蘭在反攻作戰使用的計策為“因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想要取得勝利,需要依據敵人的布防來做出針對性的調整,掌握戰場主動權,積極調動和消耗對手的精力和兵力,然后抓住戰機,克敵制勝!其實這兩個計謀對于烏克蘭的這次反攻作戰行動來說意思相近,從現在的戰果來看該國為了這次奪取哈爾科夫部分地區的勝利可謂是“煞費苦心”;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烏克蘭最初對外暗示的反攻方向是赫爾松州和扎波羅熱州地區,其主攻方向為赫爾松州,此地位于烏克蘭的南部。按道理講,這里遠離俄羅斯領土,補給困難,雖毗鄰克里米亞半島,但能夠支持的補給線也只有那一座克里米亞大橋,且大部分俄軍都駐守在第聶伯河以北,物資供應還要跨過這條河,一旦烏軍切斷了俄軍的補給線,那么在這里的上萬大軍將會不戰自潰;所以烏軍重點進攻此地合情合理,自八月底開始烏克蘭軍隊就集結了超過11個旅的兵力對其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在持續近一周的進攻中烏軍打的也是像模像樣,戰線推進了不少,并已成功切斷了俄羅斯跨越第聶伯河的浮橋,雙方打得難解難分!眼見赫爾松州的戰況如此激烈,俄羅斯軍隊迅速做出調整,將大量的兵力調往此地,原先在此地防御的兵力大約有13個戰術營,而當烏克蘭發動反攻后這里的兵力增加了一倍有余,為30個戰術營,約3萬余人;憑借著遠程火力的優勢,俄羅斯軍隊在赫爾松地區打得也不錯,摧毀了進攻此地烏克蘭軍隊近半數的重型裝備,并斃敵數千人...如果僅從這一處戰場的情況來看,烏克蘭所謂的“反攻”行動已基本可以宣告失敗了,除了占領了幾個無關緊要的村莊之外,它并未取得任何實質性的勝利,并且自身的損失十分慘重!但是就在人們以為烏克蘭的“反攻”行動快要被俄羅斯“剿滅”之時,在烏克蘭的東北方向哈爾科夫州,烏軍集結了五個旅近1.5萬人的兵力,并配有戰斗機、遠程火炮等重型裝備突然對此地發動了襲擊,不少外媒甚至將其稱作為是烏克蘭式的“閃電戰”;在短短五天時間里,烏克蘭軍隊極速推進上百公里,根據目前的最新消息顯示,現在被烏克蘭控制的地區已經足有3000多平方公里了。而俄軍之所以選擇撤退主要是因為在這里他們實在是沒有多少可用的兵力來對抗烏克蘭大量軍隊的攻擊。在之前為了支援赫爾松地區的戰斗,多數正規軍皆被派往了南方,留下來的守軍少得可憐,有報道稱在重鎮巴拉克利亞市僅有幾千人的親俄民間武裝負責守衛工作...在這種敵我雙方實力差距巨大的情況下,戰術性“撤退”可能是俄羅斯唯一的選擇了!另外,從俄羅斯軍隊“撤退”時在沿路丟掉的武器、裝備來看,烏軍的這次進攻很可能完全出乎了俄軍指揮部的預料,根本沒有來得及做出任何的部署,或組織有序撤離,用“慌不擇路”來形容俄軍的撤退可能更為貼切一些。赫爾松州為“佯攻”,哈爾科夫州才是烏克蘭的真正目的,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這是一個標準的“聲東擊西”打法,而這種聲音也是外媒大力宣傳烏克蘭獲勝的一個關鍵“法寶”!不過個人覺得烏克蘭在“反攻”開始前可能并沒有想到會在哈爾科夫地區得手,這一點從赫爾松戰役的兵力投入規模和慘烈程度上多少應該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要說赫爾松是佯攻的話,那這個代價是不是有點太大了吧?據說在此戰中俄烏雙方軍隊的戰損比可能高達1:5,也就是說當俄羅斯損失一名士兵之時,烏克蘭軍隊會有五人被擊斃,此外美國援助的“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大部分也都投入到了此戰之中,這怎么看也不像是“佯攻”的部隊??!佯攻有必要搞得這么認真嗎?何為佯攻呢?假裝向敵人進攻,虛裝聲勢并無實際行動!另外,在烏克蘭發動“反攻”行動之前,在烏克蘭內部就展開了一場到底是要單獨進攻赫爾松,還是要同時對哈爾科夫地區展開進攻的辯論,只有澤連斯基堅持要執行兩線作戰方案,而烏軍指揮部和總參謀部則持反對意見,在軍方看來,以現有烏軍的實力而言只能對其中一處地區進行全力進攻,兩線作戰很可能會面臨著雙重失敗的危險!同時烏總參謀部經過分析還認為,現在的俄羅斯軍隊似乎在有意消耗掉烏軍的有生力量,他們試圖將烏克蘭軍隊拖入到慘烈的陣地戰當中,然后再集中優勢兵力予以殲滅;假設在赫爾松和哈爾科夫同時展開進攻的話,那么俄羅斯很可能會選擇放棄一個地區,然后在另一個地區進行大兵團集結,在圍殲掉最具戰斗力的部隊之后調轉槍口收拾剩下的殘敵!從現在的態勢發展上看,戰局好像正按照烏克蘭總參謀部的預測那樣進行的,赫爾松地區成為了烏軍的消耗之地,戰損極高!俄媒也有一些評論認為,烏軍在赫爾松的失敗是它將攻擊方向轉向哈爾科夫的主要原因,這只是一個戰術行動失敗后的迫切需要,未來的日子會證明烏軍決策的!不過現在俄羅斯的撤退是真的,畢竟兵力不足也是實際情況,可是若比較俄軍奪回哈爾科夫和赫爾松兩個地區的難度,那緊挨著俄羅斯的哈爾科夫應該更為容易一些。也不能說俄羅斯沒有錯誤,雙方都是在各自的指揮錯誤上尋找漏洞然后再實施補救,你我這樣的局外人最多也就是看個熱鬧,戰局的走勢到底是烏克蘭成功實施了“聲東擊西”,還是俄羅斯玩了一個“欲擒故縱”,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證明,列位拭目以待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