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會選擇見效快的西藥,但是西藥的副作用要比中藥大,所以在生活中盡可能的了解一下中醫藥的作用,對疾病的治療也是有幫助的。在臨床上,常用到一種名為桂枝茯苓丸的中藥進行治療,事實上,桂枝茯苓丸所具有的功效作用和可治療的疾病范圍是很廣的比如桂枝,就是治療感冒不錯的藥物,桂枝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有什么食用方法呢?
桂枝,別名柳桂,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葉,曬干,或切片曬干。性辛、甘,味溫。歸心、肺、膀胱經。
性狀:本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5cm,粗端直徑0.3~1cm。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縱棱線、細皺紋及小疙瘩狀的葉痕、枝痕、芽痕,皮孔點狀。質硬而脆,易折斷。切片厚2~4mm,斷面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至淺黃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皮部味較濃。
編輯推薦
桂枝茯苓丸的功效 桂枝茯苓丸能治療哪些疾病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桂枝的功效 中藥桂枝的功能主治及性味
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功能主治:治脫陽證,即因熱性病汗出過多,或男子因性交而發生的虛脫現象。
用法用量:待酒溫后,分二次給病人灌服。
制備方法:上藥用好酒二升,煎成一升。
作用
桂枝性味:辛;甘;性溫;歸膀胱經;心經;肺經。桂枝能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癥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在服用桂枝的期間,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盡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積極參加戶外運動,放松心情。
4、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會合理減壓。
5、熱病高熱,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禁服。
桂枝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甘;性溫,歸膀胱經;心經;肺經。桂枝能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癥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1、桂枝用于陽虛不得溫通之證。本品可溫經通陽,胸陽不振,心脈淤阻。胸麻心痛,常與枳實、薤白同用,如枳實薤白桂枝湯。
2、桂枝治寒凝血滯諸痛證。桂枝辛散溫通,具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溫通心陽,常與枳實、薤白同用,如枳實薤白桂枝湯;若中焦虛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溫中散寒止痛,每與白芍、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湯;若婦女寒凝血滯,月經不 調,經閉痛經,產后腹痛,桂枝既能溫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導活血藥物,以增強化瘀止痛之效,多與當歸、吳茱萸同用,如溫經湯;若風寒濕痹,肩臂疼痛,桂枝可與附子同用,以祛風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湯。
3、桂枝治風寒感冒。桂枝辛甘溫煦,甘溫通陽扶衛, 其開腠發汗之力較麻黃溫和,而善于宣陽氣于衛分,暢營血于肌表,故有助衛實表,發汗解肌,外散風寒之功。對于外感風寒,不論表實無汗、表虛有汗及陽虛受寒者,均宜使用。桂枝如治療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常與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散風寒,如麻黃湯;若外感風寒、表虛有汗者,當與白芍同用, 以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桂枝湯;若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者,每與麻黃、附子、細辛配伍,以發散風寒,溫助陽氣
4、桂枝用于痰飲證和膀胱蓄水.心脾陽虛,水濕內停,胸脅脹滿,咳逆頭暈等痰飲證,常與白術、茯 苓、甘草同用,以溫運脾陽,化濕利水,如苓桂術甘湯.膀胱陽氣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證,常與茯苓、澤瀉、豬苓等同用,以助陽化氣利水,如五苓散.心陽虛, 發汗過多,常與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湯.
5、桂枝治痰飲、蓄水證。本品甘溫,既可溫扶脾陽以助運水,又可溫腎陽、逐寒邪以助膀胱氣化,而行水濕痰飲之邪,為治療痰飲病、蓄水證的常用藥。如脾陽 不運,水濕內停所致的痰飲病眩暈、心悸、咳嗽者,常與茯苓、白術同用,如苓桂術甘湯;若膀胱不行,水腫、小便不利者,每與茯苓、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了解了中藥桂枝的功效作用以后,在我們以后感冒以后,就可以不用吃西藥了,用之以治療疾病,不僅能治病,而且還能養生,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并且桂枝藥性就會沿著動脈往人的四肢末梢沖去,而沖入脈管中的能量,自然就成為人體“營氣”的一部分,其“侵”力令尚未侵入營分的風邪無法進入營分。當然有些人是不能吃桂枝的,那就不要勉強,否則對身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