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糖尿病已成為影響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慢性病之一。
而現實是,我國半數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沒有得到有效和規范治療,僅有1/3的患者血糖控制基本達標,糖尿病知識普及仍然不夠,公眾對于疾病認知、用藥中仍有不少誤區。
誤區一二甲雙胍傷肝傷腎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郭曉蕙指出,二甲雙胍已經有60多年的應用歷史,是一種非常安全的藥物,并不傷肝腎。而且有非常好的循證醫學證據證明,它可以減少肥胖人群的心腦血管大血管事件的發生。
誤區二用胰島素就不用口服藥
郭曉蕙介紹,有8種因素導致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不足只是其中的一種,其他還有胰島素抵抗、肝臟糖原分泌過多、脂肪分解過剩、腎臟對糖回吸收增加、肌肉組織儲糖能力下降、胃腸道糖的吸收分解速度加快、中樞神經對飽食敏感度下降。有時即使用了胰島素,還是應該聯合應用口服藥物,當然具體用藥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誤區三用降糖藥就可以放心大吃了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廣德指出,服用降糖藥物須以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為前提。生活方式干預(飲食治療、運動治療)是2型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應貫穿于糖尿病治療的始終。郭曉蕙同樣指出,服降糖藥物后還是要注意飲食控制。藥物是幫助糖代謝,吃了藥也敵不過一頓“饕餮大餐”。
誤區四忽視血糖監測
有些患者平時很少監測血糖,治療用藥全憑自我感覺。癥狀明顯時就吃藥或增加藥量,沒有癥狀時就減藥或停藥。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郭啟煜指出,血糖監測十分重要,它可以幫助患者了解病情,指導臨床用藥并預防并發癥和不良反應。
誤區五用胰島素會成癮
有些患者認為胰島素是激素,擔心有成癮性問題。郭啟煜指出,事實上,胰島素是一種生理性的降糖激素,不存在成癮性的問題。糖尿病目前還無法治愈,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和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終生服用胰島素,這是疾病特點所決定,并非是成癮。
誤區六藥物用的多就到晚期了
有患者認為聯合用藥的種類多了,便是到了糖尿病晚期。郭啟煜說,其實不是這樣的,患者需要聯合幾種藥物,是根據患者自身血糖特點,結合藥物相互作用等其他多種因素綜合考慮而定的,并不一定是用藥多了就進入糖尿病晚期了。
誤區七別人用著好的藥拿來用
郭曉蕙提醒,同樣是血糖高,但不同患者而言原因不同,有的患者是吃的多引起的,那么控制飲食就會有所改善;有的是β細胞功能差引起,那么就需要加胰島素。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用藥切忌跟風,別人用著好的藥未必就適合自己。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樣,在選擇藥物時,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掌握好適應證,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按醫囑用藥。
誤區八迷信中藥,輕信偏方
郭啟煜指出,不可否認,中藥在改善癥狀方面有優勢,但降糖效果而言西藥更確切。張廣德提醒,治療2型糖尿病的中成藥應辨病、辨證使用,不要輕信偏方和驗方。由于其劑型以及劑量比較固定,如辨病、辨證錯誤可引發諸多副作用,臨床使用應當充分考慮個體的情況,結合病情,合理對癥地選擇。對個別中藥過敏者應當禁用。
誤區九一味追求貴藥、新藥
有些患者認為老藥和便宜藥肯定毒副作用也大。其實不然,糖尿病治療用藥因人而異,須遵從個體化選藥原則,沒有必要一味追求新藥、貴藥。比如降糖老藥二甲雙胍就很便宜,但它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而且還可改善脂肪肝,降低體重、血壓及調節血脂,是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藥物。
文/中國醫藥報記者 于娟圖/來源于網絡
作者:于娟
來源: 中國醫藥報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來源: 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