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同學們的一封信
陳碧雄
親愛的同學們:
轉眼結束了你們的實習生活,短短一年時間,我們是師生,更是伙伴。
3年前,你們填報志愿學醫,從此踏上研習醫學之路。青春美好的時光,你們泡在圖書館翻閱專業書,你們泡在解剖室探究人體標本。恐懼過,疲憊過,也會迷茫,困惑,當初專業是否選對了?可想想大家賦予我們的稱號——“白衣天使”,我們又給自己注滿力量,再次啟動,看書背書,繼續開墾每一寸未知的領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短短一年的實習期間,你們從一名稚氣懵懂的90后少年,帶著對醫學的那份熱忱投入到了臨床實踐當中。可否還記得那驚心動魄的心肺復蘇,還有那一幕幕爭分奪秒的搶救,體會到患者病痛治愈的歡樂,也感受到那份生離死別的無奈,直到畢業那天,可以說你們真的長大了。
遇見是最美的開始,每位新同學的到來,成為了最優雅的期盼。打從心底里期待每位同學的到來,期待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那一刻,期待著能夠將自己畢生所學都授予大家。白日里,我們一起查房,為患者的疾患竭盡全力;黑夜里,我們共同值班,跟病魔戰斗到底。共同訴說著這醫學的悲與歡,探討著這世界的丑與善,談談人生,講講未來。
現在的你們,即將踏上工作崗位,你們要充實、完善自我,全面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順應社會需求,把握就業機會。及時了解就業政策和規定,分析就業形勢,準確定位,改變自己的消極認知,疏導不良情緒,調整就業的心態,做好心理準備,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未來的你們,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也會碰上各式各樣的情況。會有歡欣鼓舞的時刻。當病患無助地躺在床上時,身著白大褂的你們就是他的天使,可以帶給他生的曙光和活的希望。當你們戰勝死神,救治好一個病人時,驕傲滿懷,難以言表。
會有畏難退怯的時刻。每個清晨都要出現在每個病人身邊,門診病房值班連軸轉,疲憊不堪。有時會忍不住抱怨要學習的東西太多,要攻克的難題太多,要面對的生死太殘忍。但不管再難再累,請不要輕言放棄,當患者來到醫院,他的世界只有你。所以,作為醫生的你們,一定要潛心鉆研,踏實努力,練就精湛的技術,醫治更多的病人,救助更多的患者。
也會有無可奈何的時刻。聽說或遠或近的醫生們因醫患糾紛受傷乃至死亡時,會覺得寒心,了解了人體奧秘,卻看不透人心險惡。我們救了一個又一個人時,卻可能死在我們給他二次生命的那個人手上。我們會憤慨,甚至想放手。然而,我們是醫生,我們得堅持。假如世界一日無人為醫,死的傷的會更多,要相信,理解我們的人終究比誤解的人多。
“如果離別有形式,是不是就不會有這么多感傷,如果離別有顏色,你覺得是什么顏色”。總覺得對于你們,還有好多說不完的話,真心希望你們以后一切都能順利。
感恩生活,感謝生命。既然選擇了學醫,便只顧風雨兼程。時間是最好的注腳,加油吧,孩子們。
寫給實習生的祝語與感悟
楊 波
六月好像一直都是個告別的季節,又有一屆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實習學生畢業加冕、即將告別實習時代走向新的征程了。
盡管一年的實習生涯短暫的一晃而過,但在這一年中你們一邊讀完了一本又一本厚重的醫學書籍,另一邊又深入臨床一線獲取豐厚的理論知識和復雜的臨床技能,理論學習和實習工作兩不誤的精神在我們帶教老師看來也值得學習和贊許。
回眸過去的一年,相信大家腦海里隨處可見灑滿汗水道路上布滿的艱辛的腳印,但是當你們手捧沉甸甸的畢業證和學位證、戴上學位帽時,一定能感悟到“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豐收喜悅。
回憶這教學相長的一年時光,我們在課堂上、在病房里、在診療室、在手術室共同學習和工作,也許我們互相之間說的話屈指可數,也許我們還批評過你們,甚至我們對你們的生活談不上關心體貼,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盼望你們能不辜負家庭對你們含辛茹苦的養育,盼望你們能夠憑借自身掌握的醫學知識和技能,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自身的價值,真正為人民服務。
我們作為帶教老師,也曾與你們一樣抱著情愿亦或不情愿的心態步入了醫學院校和實習崗位,也曾經對浩如煙海的醫學名詞、醫學符號、醫學公式充滿了好奇、熬過了枯燥的記憶和抽象的理解,也曾經對醫生這個職業發生過迷茫與動搖,甚至也曾經因為瑣碎的生活小事與老師、同學發生過不愉快,也曾經享受過畢業典禮上接受學位帽的幸福時光。但一路走來,我們越來越體會到醫學科學的神圣,越來越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與使命,越來越體會到我們所面對的生命的珍貴,相信大家一定能夠堅定地把偉大的醫學事業進行到底。
生活需要儀式感。當告別的日子終于成為現實的時候,相信每一位老師都與我一樣感受到依依不舍的師生之情。在以后漫長的征程上,希望大家能謹記晉江市醫院“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院訓,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承擔起屬于你們的責任,無論處在什么境遇都要胸懷大愛和寬容,無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無論多么繁忙都要保護好自己的心態和健康,一起守護我們的醫學衛生事業,守護每個人的健康。
沒有小醫院 只有小醫生
許國璽
2013年,這是我成為臨床帶教老師的第一年,而小李是我的第一批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他每天跟著我查房、寫病歷、換藥、手術;和其他學生不一樣,小李常常滿懷心事。
初時,我并不在意,以為這是一個醫學生對繁忙的臨床工作不能適應所致。因此,我常常和他玩笑,讓他放松心情,畢竟一張一弛才能事半功倍。直到帶他的第五天,午飯時,他問了我一個問題:“許老師,我很快就要畢業了,我的父母希望我就近找一個基層醫院,工作穩當又能照顧他們,可我依然想去大醫院歷練歷練,不想多年所學最終歸于庸碌。我該怎么選?”
他的問題我沒有立刻回答。因為我發現,在他的心里,到大醫院意味著機遇,而到基層醫院則意味著庸碌。這樣的刻板印象,應該說在大部分醫學生的心里都存在。我開始尋找機會,希望打破這個刻板印象,因為沒有小醫院,只有小醫生!
這天,科室收治了從當地衛生院轉診來的一個闌尾周圍膿腫合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的病人。送到醫院時,病人已經瀕臨死亡。我們立刻進行手術搶救。經過3個小時和死神的殊死較量,我們勝利了。之后我們才了解到,病人曾在當地衛生院就診,但因為當地醫院醫生和家屬溝通不到位,耽誤了病人的病情,這才造成了這場危機。一個禮拜后,病人康復出院了,離開時他說了一句話:“如果當時鎮醫院的醫生能及時發現問題就好了。”這句話對我的觸動很大。那天,我和小李說:“你看,在咱們市醫院確實可以時不時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危重病人。到更大的醫院,你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疑難雜癥,而且可以掌握更先進的技術和醫療進展。可這真的是我們醫生最本質的追求嗎?如果基層醫院的醫生能在病人發病的最初就進行正確的病情研判和介入治療,那么,患者就能少受痛苦,家屬就能減輕負擔,而大醫院的醫生嘛,呵呵,也能多一些搞科研的時間了。其實,沒有小醫院,只有小醫生。”有一句話我沒有說出口,那就是:“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醫者仁心。”小李似乎聽到了我話中的含義。
時隔一日,科室又收治了一名從鄉鎮醫院轉上來的病人,他患的是腹部嚴重創傷,可這次死神的力量太過強大,7個多小時的爭斗后,病人還是離世了。走出手術室,我和小李看著家屬痛徹心扉地伏地哭泣,心里有一絲顫抖。是的,醫生常常要面對生離死別,可我們仍是血肉之軀,做不到麻木不仁,我們的心其實也跟著受了傷。可我們的職業素養告訴我們,這個時候要堅強。和病人家屬解釋了具體病情和做好臨床處置工作后,我和小李癱倒在值班室。家屬來哭過、鬧過、謾罵過,可當下我們除了解釋,又能做什么?小李苦笑著說:“許老師,你說我們走出去會不會挨打?”我回答到:“不知道。但如果病人在首次就診時,當地醫院就能進行有效救治,那今天這個生命依舊會是鮮活的,而我們將不必面臨現在的感傷和尷尬。還是那句話,沒有小醫院,只有小醫生啊!”
好在這名病患的家屬很快恢復了理智,事情平穩落幕。我同小李說:“還在想當初那個問題嗎?大醫院和小醫院的問題。”小李的表情仍有些糾結。我笑了笑:“我同意你說的,大醫院有很多歷練的機會,有機會我也要到大醫院去進修,學更多的本領。但我不認為,進基層醫院未來就是庸碌的。正因為那里缺少技術過硬的醫生和先進的設備。所以,更需要有能力的醫生扎根,為病人把好就醫的第一道關口。這兩個病例就是很好的例證。”
這次談話后,小李就轉到其它科室去了。10月份,我到晉南分院下鄉幫扶,在那里,我重遇小李。彼時,他告訴我,他最終放棄了進入大醫院的機會,選擇成為晉南分院的一名醫生,因為他,要在小醫院,做一個大醫生!一起喝酒時,他舉杯對我說:“謝謝你,許老師!”
后來,我帶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這個問題也不止一次有學生問我。我總愿意跟他們分享小李的這段經歷。大醫院也好、小醫院也罷,自身掌握過硬的知識技能、懂得尊重生命的重要、常懷一顆醫者仁心,哪怕是在小醫院,也能成為大醫生!
夏至未至
14級臨床醫學晉江班 羅秋敏
落葉在空中盤旋,它是對大地的感恩,社會給予了經驗,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讓你奮起,心懷感激,讓你越挫越勇!
所謂專業選的好,年年像高考,我們不由想到現在,我們起初選擇醫學這條
道路的初衷,或許就像遇見晉江市醫院一樣那么偶然。我們感恩遇見,感恩一路相伴。故事已經開講,你們準備好酒了嘛?
記得踏上醫學這條不歸路的途中,總能聽見四面八方傳來的鼓勵,一句堅持就能勝利,一句學精才能成才,一句醫學路學到老,我們不驚寒戰,但卻無法辯解。在晉江市醫院兩年,感悟到是思想,學習的是人生,就在剛剛結束的實習,一經回想,已經過去一個星期,我們不舍,不舍的是在我們剛剛進入臨床時,一臉無助,不知所措的時候,手把手教我們的帶教老師,記得我第一個輪轉的是泌尿外科,對于耳聞護士換著方式教我們學習,我就膽顫,正巧碰上手術,想到提前的洗手穿衣準備工作就擔心,只聽帶教一句,跟著我一起學著就好,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足夠讓我心安,讓我去大膽嘗試,在穿衣時,不知如何是好,護士一遍一遍的督促不能污染,我幾乎被逼瘋,和老師對眼,老師一句等我來教你,足夠我去撐起這巨大壓力,至今,我感謝,感謝遇見這個老師在我最開始的時候給我信心和鼓勵,給我足夠的勇氣在臨床嘗試,去學習。
看盡人生百態,悲歡離合,急診就是一個縮影,對于我而言,急診是我感觸人生最大的地方,也是堅定醫學道路的一個定心丸。急診帶教的言傳身教,是教科書書寫不來的經驗,當在同一時間段,來了個高血壓腦出血,來個疑似心肌梗塞,來個酒精中毒的患者,只見急診醫護忙碌的身影,帶教各種處理方式脫口而出,問病史,查體的一連巧練的手法,讓我一旁驚呆了,我內心就是暗暗的下決心,要想帶教一樣的有條有理的處理每個患者,針對不同病癥所做出的診療。遇到還有的是因為急著回家趕著綠燈而出車禍的農民工悲傷欲絕的默默流淚時的心酸,看到的是莫名在路上被陌生男子用剪刀破頭而好心人送醫至默默離開的敬佩,看到的是即將高考的學生因為緊張而生病,一旁老媽急得不行,女兒暈血,老媽暈針,可老媽還是緊緊抱著女兒的感動。
在一次的醫學基礎知識競賽的賽場上,學習的更多源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在比賽過程,以團隊協作為主,我們提倡的是團隊精神,在比賽中,帶教老師為評委及疑難解答,在病例分析過程中,我們隊一直卡于體征上,卻沒有在輔助檢查上分析,只見臺下的老師們一直在提示和分析,對于一份病例,我們改如何去分析和診斷,繼而去治療。在比賽結束時,帶教老師去分析講解,使我們收獲得不僅僅只是在場上的榮譽更多的是方式,送人魚不如送人漁的道理,一直都是真理。
在實習過程中,在教學辦的安排下的每周四的教學活動,就是讓我們學習該如何去通過臨床表現,癥狀,查體,輔助檢查來診斷,鑒別診斷,診療的病例分析過程來培養出臨床思維。臨床經驗,臨床思維一直都是醫生可貴的寶藏。就像上次黃老師帶教的貧血小腸寄生蟲的教學查房。起初病人以上腹痛不適,咯血入院,建議患者做胃鏡看胃情況及出血點,經驗以胃潰瘍給保胃止血,在胃鏡下并未看到胃潰瘍及出血點,患者的癥狀沒有改善,考慮可能腹部臟器的問題,就建議患者去做全腹CT,與此同時,經驗給予胃腸解徑用藥,CT顯示也沒有什么大問題,患者癥狀還沒有改善,再經考慮建議患者去做腸鏡,與此同時還是繼續胃腸解徑,腸鏡檢查提示有寄生蟲,改用藥用對癥寄生蟲的藥,患者的癥狀明顯改善。這個例子就是要告訴我們,臨床思維要活躍,要考慮全面,在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同時還是得針對最可能病進行證實。
相信很多剛剛進入臨床的醫學生,面對顱內出血的手術很感興趣,因為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在電視劇中談論的開顱手術都是我們嘆為觀止的一場精魄的手藝。在神經外科的學習過程中,一次值班碰到一個患者因為醉酒摔車,顱內大出血,需要急診手術。在緊急情況下,看到護士緊張準備術前準備,醫生打麻醉,準備開顱,我表示我很興奮。一直認真看每個步驟,去骨,去膜,抽血,一個個動作是那么的熟練,一邊看生命體征,一邊認真觀察。直至出血量減少而關顱,然后情況并沒有結束,CT再次顯示顱內還在出血,發現另一側顱內還在出血,緊急進行再次開顱,然后過程中,由于出血量難以控制,鑒于顱內壓的持續增大,可能到時候不能關顱,并和患者家屬說明情況,最后家屬放棄并要求要帶患者回家。與此同時,帶教
進行關顱,看到老師神情一直很低沉,沒有再說話,一直看著患者,看到老師暗淡的背影,也知道老師難過,看到老師這樣,深刻明白,臨床上很多措手不及,很多突發情況我們難以控制,我們能做的就是能盡量減輕痛苦,我們會因為很多臨床上碰到的事情而影響情緒,因為他和自己的初衷有所違背,我們渴望救死扶傷,當我們面對疾病而無能無力的時候,我們會難過,會自責,會憤慨。
在醫院學習的每一天,我們都可以看見形形色色的人,不同類型的疾病,我們需要做的很多,分辨事情,分辨疾病,分辨人性。因為在社會中,有很多我們始料未及的意外,我們無法預計我們無法改變,能做的就是好好的去做好本職工作。在實習過程中,太多太多能讓自己難過很久的事情,我會懊惱怎么這也不會,怎么那也做錯,學習是我們一直需要進行下去一項不可少的打卡任務。
面對實習結束,我感謝,感謝一路上教學的老師,感謝一路相伴的小伙伴,感謝一路上遇到的每個事情,現在所遇到的困難,在今后一定會給我帶來幫助的。將來的自己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不同》
——致七病區許國璽醫師
14級臨床醫學晉江班 陳碧蓮
因為你的不同
你在人群中
熠熠生輝
對于實習生的嚴厲苛責,
是你的不同
提升試卷的考點難度
是你的不同
讓實習生分秒必爭的學習
是你的不同
手術臺上的錙銖必較
是你的不同
緊湊的讓同學們學習理論
是你的不同
謝謝你的不同
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理論上的不足
謝謝你的不同
讓我們分秒必爭的學習
謝謝你的不同
讓我們學習到的不止是知識
謝謝你的不同
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謝謝你
用這么不同的方式
愛我們
《你不知道的事》
——致教學辦辛勤工幕后作者
14級臨床醫學晉江班 陳碧蓮
蝴蝶眨幾次眼睛,才學會了飛行。我經歷過多少次跌倒,才學會現在這樣的堅強。
你現在看到的我,不只是現在的我,是在臨床科室摸爬滾打,經歷著歲月蹉跎,即將畢業的我;是在井井有條的教學辦安排下,日積月累學習的我;是每周一點一滴積累教學知識,技能操作訓練之下的我。也許,你不知道,我不是一個人。
她們是辛勤幕后工作者,是知識傳遞的鏈條,是科室與實習生之間聯系的紐帶。從每一個實習生進入科室之前,安排實習輪轉表,制作胸卡,開展實習生崗前培訓,落實到每一位實習生的住址和通訊錄,不斷不斷。如果實習生沒有了教學辦,科室的輪轉是無序的,實習生的面貌是不朝氣的。我聽到的是,是不斷敲打的鍵盤,是打印機不斷在工作著,我聽到的,是教學辦一聲聲的在我們耳邊的叮嚀。
她們是默默付出的無聲工作者,是時間的軸承,精細卻又不可缺失。在每周的教學活動下,是一個個用電話堆積,堆積著每一個科室,堆積著每一個講課選題,堆積著我們的知識。你不知道,如果沒有她們,我們如何把常見的知識在日子里水滴石穿。我看到的,是一張張教學簽到表及記錄表,還有一疊疊字跡還尚工整的作業;她們是勤勤懇懇的工作者,是知識的鞭策者,是催使著我積極學習的學習動力。臨床的工作節奏快捷而繁忙,如果不是教學辦的監督與考察,每輪的系統出科的技能操作與考試又怎么能夠順利進行,學生的實習工作又怎么能圓滿結束。
或許在不同的地方,能看見不同的光。在許多科室醫生的眼里,教學辦雷厲風行,經常做的事情就是催促,布置任務給帶教。如果事情無法按照正常的運轉,只會拖延,只會堆積在一起,雜亂無章,毫無頭緒。在一個團體里,總要有人站出來當壞人,而往往生活,總是讓你到最后才看到這個人,看到這個人的好,像班級里嚴厲的班主任,像部隊里的嚴厲教官,像醫院里有序運行的教學辦。
時間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對記憶的取舍,取對于你深刻的記憶,埋藏在心里,引起共鳴;舍去那些模糊的印象,像雨滴落在奔騰不息的江河里,來過,但不見了。也許多年過后,你會記得這里朝夕相處的帶教,模糊不清同學的名字,但你是否記得,有一個教學辦,在你的實習生活中,渺小卻承載大梁。
曲終未必人散
14級臨床醫學晉江班 曲 爽
深夜提起筆又不知道寫些什么,白駒過隙日光荏苒,又是一個離別的夏天,現在要離開帶領我進入醫生這個行業的老師們,一起并肩奮戰的隊友們,心中又萬分的不舍,但是天下無不散 之筵席,臨別終會來到。回想起走的那天,天空下起飄零的雨,彷佛天空也在為我們的離別而哭泣,本想給你們一個瀟灑的背影第一個離開,卻還是親眼看著你們一個一個的從我眼前離開,臨別的擁抱,忍住淚水,笑著說一定要再見。記得小的時候就覺得醫生是個即偉大又神圣的職業,他們是離生命最近的人們,就像一群身披白色的不一樣的戰袍奔赴在生命的戰場上在與死神賽跑的戰場上,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這樣的戰士。 記得1年前滿懷憧憬與好奇進入了臨床實習階段,穿著我最喜歡的白色的戰袍懵懵懂懂踏入了實習的第一個科室,第一次給患者換藥,清創,縫針,拆線……時那種忐忑又激情澎湃的心情。第一次被患者叫做醫生并且他還記住我的名字時候的那種內心欣喜若狂表面仍保持著波瀾不驚的鎮定。印象最深的是在神經外科時第一次去ICU查房時的情景,看見那些躺在床上正在與死神爭分奪秒的人們,身上插滿管子,雖然ICU里特別的安靜,但是能清楚的感覺到那些人們對于生命的不拋棄,不放棄,那是生命的希望。 記得實習結束前填優秀帶教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第一個就寫了您的名字,看見那張單子的人都笑了,說為什么會寫他,可能您不會記得,第一次遇見您,是在聽您唱著“原來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運~”,當時覺得你好有趣,當再一次輪下來的時候,教秘說你去跟胸外吧,我指著您,我要跟這個老師。發現你比有趣更多的是認真,身上散發著一種責任感。每天帶著我查房,帶著我跟我們的病人聊天,帶著我開醫囑,給我講用藥原則,給我講臨床思維,給我講各種的影像片子,給我修改病歷,給我講人生大道理。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我們有一個病人,是在工廠干活的時候摔傷的,血氣胸、多發肋骨骨折、跖骨骨折,因為交不起醫藥費,我們每天都被護士長姐姐催,您只要一空下來就拉著我去她聊聊天,幫助她催她的老板,幫助她弄輕松籌等等,您總跟我講要關心我們的病人需要什么。就像陳罡的一本書里提到的“對于一個醫生而言,了解什么樣的一個人得病,有時候比知道一個人得了什么樣的病來得更重要”。醫德醫風是您教給我的,謹記于心,不會忘,不能忘,不敢忘。記得當年高考的時候有人跟我說,最美的不是命中注定,而是陰差陽錯。我只身一人來到中國的東南沿海,陰差陽錯我遇見了你們。因為有你們,我一人遠行的路上從而不再孤單;因為有你們,我的生活才變得多姿多彩;因為有你們,我才嘗到了被關愛的甜蜜。如今我們各自奔赴在不同的城市,為自己的夢想拼搏著,何時才能再相聚,一曲涼涼,訴說對你們的思念。
記得離別前,你們對我說的“要記得常回家看看。”曲終未必人散,我們必會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