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科競賽概述
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提高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由教育主管部門、省級及以上社會團體或行業協會,以及學校結合學科和專業特點組織開展,一般分為國際級、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學科競賽。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具有扎實中文基礎和外語基礎,具有較高中外文化交流素質,能從事漢語國際教育、外事、外貿等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的中文人才。根據專業特點,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把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相關的學科競賽劃分為三類:中文專業類競賽、外語類競賽和綜合類競賽。在專業類競賽下又可細分為三類:專業基本素養類,即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基本素養緊密結合的比賽,如征文、演講、辯論等;專業實踐技能類,即與專業實踐技能培養緊密結合的比賽,如教師模擬大賽、專業實踐展評大賽等;專業才藝類,即與培養具有一定中華才藝基礎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相關的比賽,如戲劇競演等比賽。而綜合類競賽主要指學術類比賽和創新創業類比賽,如挑戰杯系列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
二、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創新實踐能力一般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實踐能力。學科競賽作為大學生能力培養提升的重要平臺,不但是理論知識轉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載體,對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創新意識,鍛煉和形成創新思維,培養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專業實踐力,推動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起著重要作用。
(一)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和創新意識。
學科競賽不同于課堂講授,更多需要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鉆研,創造性解決系列難題。當學生參加高水平學科競賽,面對同臺競技的激烈比拼時,更能激發他們刻苦鉆研的學習熱情、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鍛煉和養成學生創新思維。
系列學科競賽,尤其是參與綜合類創新創業類學術競賽,學生在攻堅克難的過程中需要多維度地提煉所學,創造性地運用所學,將知識能力轉換為具體的實踐成果。在歷經多次高水平競賽沉淀積累后,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會得到極大的鍛煉和顯著提高。
(三)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
高水平學科競賽的參賽作品一般多是以學生團隊形式共同完成的。在整個比賽的過程中,需要團隊成員通力配合,為同一目標努力。這就需要他們具有較好的團隊意識,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和相互包容,合理分工,產生最優的團隊效益,通力合作,取得最佳成績。整個備賽過程,是團隊成員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是對學生團隊意識一次很好的培養。
(四)有利于學生專業知識實踐演練。
學科競賽的比賽內容一般高于課堂要求,具有實踐性強的特征,需要學生將所學專業基礎知識運用于解決具體的實際專業問題。鼓勵學生參與競賽,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專業知識的實踐運用和實戰演練,把專業知識真正轉化為實際運用能力,以競賽促教學,以競賽提能力。
(五)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學科競賽所營造的競爭氛圍,特別是到省市級以上競賽與各高校優秀學生的交流比拼,參賽學生通過沖刺備賽,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不斷磨礪自身意志品質,不斷超越自己,有利于優秀學生脫穎而出,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三、以學科競賽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主要方法與路徑
(一)當前競賽組織存在問題。
當前高校對于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越來越重視,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取得明顯實效。但在組織學科競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學生參與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參與面不夠廣泛;第二,學生在競賽參與過程中,參賽指導還需進一步加強,團隊協作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第三,競賽培育載體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第四,競賽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第五,競賽師資建設需更進一步推動。
(二)以學科競賽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路徑探索。
根據學科競賽組織存在的問題,結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自身的特點,六年來我們主要著力從以下四方面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
1.完善競賽相關機制建設,構建系列激勵保障機制。
第一,建立“文化引領”與“制度引領”激勵機制。“文化引領”,廣泛利用新媒體平臺、校友交流分享會、家校互動等舉措,激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科競賽,不斷擴大學生參與比例,深植競賽文化。“制度引領”,完善相關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的規章制度;專門設立“學術創新獎”稱號,對參與競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個人和團隊予以表彰;對指導學科競賽取得突出成績的老師予以表彰。第二,建立科研中心理論保障機制。專門成立相應的院系競賽科創中心,以院系學科競賽師資建設、學科競賽理論研究、學生實訓平臺建設和學生生涯導航為工作核心,保障競賽組織的有力推進。
2.著力專?I競賽體系建設,構建與專業特點緊密結合的學科競賽體系。
結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多層級多類別的學科競賽體系。以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競賽為頂層設計,構建多層級競賽體系;以專業特點為依據,組織不同類別的競賽,尤其注重精心組織系列專業競賽和創新創業競賽。目前院系層面已形成專業實踐展評大賽、對外漢語教師模擬選拔賽、漢語菁英中文綜合技能大賽、成語英雄、詩詞大會、辯論賽、創新創業論壇、創新計劃大賽等十余項常態開展的品牌競賽。 3.著力競賽培育載體建設,構建三類實訓實踐平臺。
以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理念為指導,構建以專業實訓實驗室、專業實習基地和專業學生社團為基礎平臺的學科競賽培育體系,促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凝練升級。目前,專業實訓室2個,中介語語料庫分析實驗室和基于多語種優勢的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實訓實踐實驗室,在建實驗室5個;實習基地方23個,其中國內實習實踐基地13個,海外實習實踐基地10個;專業學生社團6個,有戲劇社、文學社、漢服社、方言社、京昆社、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等社團。三類實踐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習實訓機會。
4.加強學科競賽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為參賽提供師資保障。
在師資上,著力加強院系學科競賽導師團建設,將學科競賽師資建設納入院系師資發展規劃。以專兼結合的形式,選聘在學科競賽方面有突出成績的老師擔任導師,選派優秀老師參加競賽指導相關培訓。一對一為參賽學生配備指導教師,保障教師競賽指導工作量認定。
四、以學科競賽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主要經驗探索
(一)將CDIO理念融入創新??踐能力培養。
CDIO教育理念是近年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強調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研究。這種“做中學”理念下的教育模式,是一種將實踐教育與理論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其能力目標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強調創新型實踐人才的素質要求存在相當高的契合性。基于CDIO教育核心理念,我們在培養學生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強調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提升創新實踐能力。
(二)著力實現對學生個性化指導。
實施本科“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堅持一對一精細化開展工作,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成才。根據學生特點,一對一為參賽學生配備指導教師,精心輔導學生;學生競賽中心生涯咨詢室一對一接待來訪學生。堅持一對一指導學生,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一次有益嘗試。
(三)實踐教學內外結合模式。
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確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實踐教學比重,融入創新思維訓練;在實踐教學平臺的打造中,注重加強海外實習基地建設;在課外活動開展中,注重依托學校外語特色,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月”、“游走的世界交流會”等活動,實現“課內課外結合、國內國外結合”的實踐教學內外結合模式。
五、以學科競賽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主要成效
六年來,實踐證明我們構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科競賽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首先,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成績突出,尤其是高水平專業競賽獲獎和創新創業類成果豐碩,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顯著提高。其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積極投身海外漢語教師志愿者,專業就業對口率提升。最后,得益于競賽體系培養良好創新思維和突出創新能力,學生就業能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畢業生就業選擇多元化特征明顯,自主創業成果豐碩。
六、結語
學科競賽成績是評價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標志,學科競賽對于提高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引導和鼓勵大學生更廣泛參與各層次的學科競賽,讓學生通過學科競賽的磨礪與鍛煉,不但有助于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深植校園學術氛圍和濃厚學風,為拔尖人才突出創造有利條件,更有助于強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促進學生實現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就業創業,培養出更多創新型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