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秘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是排便規律改變所致,大便干燥堅硬,排便不通暢,排便間隔時間較久且沒有規律。小兒便秘可以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多數經過藥物治療后可緩解,一般預后良好。
功能性便秘又稱為習慣性便秘或者單純性便秘,是由于胃腸道功能紊亂所引發的便秘。
器質性便秘是由于器質性疾病如消化道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導致的便秘。
小兒便秘病因多是由于強忍便意、低膳食纖維、飲水不足、藥物、運動減少等引起。好發于飲食不合理者、排便習慣不良者、某些先天性疾病患者等,大便干燥、進食過少等因素容易誘發。
孩子可能會因為玩耍而不愿停下來排便,或者因為對使用公共圓所感到不舒適而忽視便意??赡軐ε疟愕奶弁锤械娇謶?,或者如則訓練有困難。
纖維有助于排便,但是許多小兒都未食用足夠的水果、蔬菜和谷物。
充足的水分有利于食物的消化,相反水分不足就會導致消化趨緩,從而便秘。
某些藥物,包括止疼藥和抗酸藥、抗生素等,會導致小兒便秘。
運動能加速腸道蠕動,運動減少后腸蠕動緩慢也會造成孩子出現便秘。
小兒便秘發生率為3.8%和4.40%,功能性便秘是兒科的常見疾病,約占小兒消化門診的10%~25%,其中90%找不到明確的病因。
進食較少的水果蔬菜等;愛吃谷物、富含碳水化合物等食物的小兒,易導致便秘。
不按時排便等習慣易導致便秘。
如先天性巨結腸、肛門狹窄、甲狀腺功能低下、過敏體質等患者容易導致小兒便秘。
小兒在服藥期間影響腸道正常菌群容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困難。
小兒進食過少易導致便量少,進而引起小兒排便困難。
小兒便秘的癥狀主要為患兒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堅硬、干燥,排便困難。小兒便秘可以出現營養不良、痔瘡、肛裂、直腸脫垂等并發癥。
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排出的糞便干燥、堅硬等。
小兒便秘的患者會出現腹痛、腹脹、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的癥狀。
長期小兒便秘的患者會導致患者食欲下降,從而引發小兒營養不良。
長期小兒便秘的患者會引發痔瘡。
由于大便干燥、堅硬,排便時易導致肛裂。
由于排便困難易使得排便用力,進而導致直腸脫垂。
當小兒出現排便不暢、排便間隔時間過長,排出的糞便干燥、堅硬,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時,建議家長及時帶小兒去醫院就診治療,進行大便常規、鋇劑灌腸、腸鏡等檢查,注意與腸梗阻、大便少相鑒別。
小兒出現排便干燥、堅硬的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小兒經常出現便秘、腹脹、腹痛、食欲不振等癥狀時請及時就醫。
當小兒出現腹痛、發熱、嘔吐等情況應立即就醫。
優先考慮去小兒科。
出現腹痛、腹脹等癥狀去消化內科。
出現發熱、惡心等癥狀去普外科。
因為什么來就診的?
便秘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目前都有什么癥狀?(如腹脹、腹痛等)
是否有以下癥狀?(如發熱、惡心等癥狀)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取少量小兒糞便做大便常規檢查,觀察大便性狀、是否有糞便陰血、寄生蟲等。
鋇劑灌腸是指將鋇劑從肛門注入灌入腸道內,并打入少量氣體,然后在X線下觀察腸道顯影情況。
腸鏡是一種可以直觀地觀察腸道內部情況的醫學儀器,結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可以幫助判斷小兒便秘的病因。
根據詳細的詢問患者的病史和排便規律,鋇劑灌腸、腸鏡等檢查結果輔助檢查,可以幫助醫生診斷疾病。
患者出現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大便干燥、腹脹、腹痛等癥狀。
鋇劑灌腸、腸鏡等檢查,發現直腸內存下大糞塊。
腸梗阻的患者會出現肛門停止排便、排氣,腹痛、腹脹,嘔吐等癥狀。
小兒飲食少的時候大便也會過少,小兒幾天才會排一次便,但是小兒的糞便狀態正常,無干硬等癥狀。
小兒便秘的患者在生活護理不能緩解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口服液體石蠟、乳果糖、外用開塞露等藥物來緩解癥狀,也可以通過中醫、灌腸等方法來治療,需要長期治療。
便秘的患者可以口服液體石蠟來緩解便秘。
可將開塞露從小兒肛門注入,一般數分鐘內就可以排便。
乳果糖為一種瀉藥,可以幫助患者增加糞便內的水分含量,從而使得糞便濕潤。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需要在中醫科醫生的辯證論治下進行。
治療原則為消積導滯、清熱化濕,常用藥物為山楂、枳實等。
治療原則為清熱通便,常用藥物為麻子仁丸等。
治療原則為疏肝理氣,常用方劑為六磨湯。
灌腸治療:是去除直腸內的嵌塞糞便最簡便有效的方法,可與口服瀉藥配合應用。
小兒便秘的預后一般比較良好,功能性便秘治愈之后建議改善小兒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結構性便秘原發病治愈之后一般便秘即可治愈。
小兒便秘能夠治愈。
小兒便秘如果根據病因治療之后,一般不影響正常壽命。
小兒便秘建議一月左右復診一次,達到治療目標后,可6個月復查一次。
小兒便秘患者的護理以促進患者胃腸道蠕動、增加糞便中的水份含量為主,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等。
宜多進食新鮮蔬果,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的水分。
少進富含食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大米、面食等。
小兒便秘的護理主要為改善飲食結構和改善小兒排便習慣,少進食精米精面、多進食五谷雜糧、果蔬等,多督促小兒排便,幫助小兒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治療小兒便秘提倡飲食調理為主,使用藥物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濫用瀉藥會造成兒童腸道功能紊。
改善患兒的飲食結構,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糞便的水分為主。
注意觀察小兒的排便習慣、大便性狀,觀察患者糞便是否干燥、發硬,觀察患者排便習慣。
如果患者有出現停止排氣排便、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建議家長及時帶領小兒去醫院就診。
小兒便秘的預防主要以多補充水分,多攝入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同時注意培養小兒按時排便的習慣。家長要注意培養患兒合理的膳食習慣,樹立健康的喂養方式。
家長注意多叮囑小兒飲水,或者攝入湯類的食物。
小兒的就餐食物應多添加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等。
家長應該幫助小兒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每天盡量再統一的時間安排排便。
合理膳食是最佳的補鈣方式,避免長期服用能引起便秘的藥物,如葡萄糖酸鈣、碳酸鈣等。
提倡母乳喂養,只能牛奶喂養的嬰幼兒,可通過添加米湯、果汁、菜湯等補充足夠的水分,潤腸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