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項目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加快油茶產業發展是充分利用林地資源,緩解食用油供給矛盾的迫切要求。
近幾年來,國家對油料生產極為重視,2007年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7]59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包括油茶等特種油料作物在內的油料生產扶持力度。2008年元月,溫家寶總理專門就我國油茶產業發展問題作出重要批示:“請林業局會同有關部門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作出規劃,并研究相應措施”;回良玉副總理也批示:“請按家寶總理批示要求,科學制定規劃,提出促進發展的舉措”。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的指示,全力推動油茶產業發展,國家林業局出臺了《國家林業局關于發展油茶產業的意見》,在江西省組織召開了“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進一步統一了加快油茶產業發展重要現實意義的認識。
我國有4531萬畝油茶林,目前的產出水平很低,每畝僅為100元左右。如果將現有低產油茶林全部進行改造,再新造近1500萬畝高產油茶林(平均產油35—50公斤),屆時我國茶油產量有望達到210—300萬噸,將大幅提高茶油在現有食用油消費中的比例,緩解日益緊張的食用油供給矛盾。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人與耕地之間的矛盾將更加嚴峻,南方諸多省份如江西、福建、浙江、廣東和湖南人均耕地面積已經接近或低于聯合國規定的耕地警戒線(0.8畝)。大力發展油茶林可有效緩解耕地緊張局面。如果全國年茶油總產量達到300萬噸,以油菜畝均產油40公斤計算,則可相當于置換出7500萬畝耕地用來種植糧食。因此,發展油茶產業,無論是提高林地資源利用水平還是增加食用油供給能力以及維護國家糧油安全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2、加快油茶產業發展是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我國69%的國土面積是山區,全國有56%的人口居住在山區,發展山區經濟,解決農民群眾增收問題,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關鍵。油茶資源是我國山區最具特色的經濟林資源,發展油茶基礎條件好。據測算,種植1畝良種油茶,其產油量相當于種植1.15畝油菜或2.3畝大豆,但其產值相當于4.2畝油菜或4.63畝大豆。農戶種植10畝優質油茶林,穩產期每年收入可達2萬元。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是振興我國山區經濟,促進油茶主產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山區群眾致富的重要途徑。
3、加快油茶產業發展是優化消費結構,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國食用油消費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低檔油品,高檔保健食用油消費比例很低。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食用橄欖油已逐漸成為習慣,希臘等橄欖油生產和消費國橄欖油人年均消費量達到20升。茶油號稱“東方橄欖油”,是我國的特產,發展茶油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提供品質優良的茶油供應市場,滿足國人對高檔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國民食用油消費結構,提高國民身體素質。
4、是加速國土綠化、改善生態環境的現實需要。
目前,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的意見》出臺,“一大四小”即確保實現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3%這個大目標;抓好城市、鄉鎮、農村以及基礎設施、工業園區等四個方面的綠化工作。本項目的建設對提高全省森林覆蓋率能作出一定的貢獻。
油茶根系發達,枝繁葉茂,四季常青,耐干旱瘠薄,適生范圍廣,可以充分利用邊際土地來發展,是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兼備的優良樹種,既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又能綠化荒山、保持水土、促進生態脆弱區的植被恢復,顯著改善農村生態面貌和人居環境。據統計,我國油茶林面積目前占全國森林面積的近2.0%。充分利用山區林地資源,擴大油茶種植面積,提高現有油茶林經營管理水平,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綠化了國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美化山區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