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育多胎品種。
產于的太湖地區的湖羊,每胎可產2~3只羔,多的達4~5只羔,且一年四季均可發情配種,平均產羔率達230%以上。產于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的小尾寒羊繁殖力髙達273%左右,平均1~2胎產羔率在200%左右。陜西山羊產羔率在259%。此外,南江黃羊、四川麻羊等也都是不錯的品種。
2.加強選種選配。
母羊多胎性遺傳力很強,綿羊排卵2~6個,多的達9個;山羊2~6個,多的達10個以上成熟的卵子。因此,在羊群中要經常選留多胎羊﹐特別是選擇第一胎多羔的母羊或者它本身的后代。還應盡可能選留雙胎公羊做種公羊。
3.提高適齡母羊在羊群中的比重。
研究表明,一般二產以上的母羊產雙羔率高 ,因此,4~6歲的母羊應占羊群總數的55%~60%,這是提高母羊增殖速度的一個重要措施。
4.提高配種前體重。
母羊配種前體重與繁殖力密切相關,配種前體重每增加5千克,雙羔率可提高9%。據有關單位試驗,配種前體重不足40千克的母羊,發情配種受胎率為68%,全部產單羔;40~61千克以上者,受胎率73%~100%,產羔率100%~150%。
5.短期優飼。
配種前2~3周短期優飼,每頭母羊每天補飼0.2~0.25千克,微量元素添加劑1~2克,還補飼VE和VA制劑,使母羊活重增加3~5千克以上,可以提高母羊的雙羔率5%~10%。
6.使用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
在母羊發情周期的第12或13天(即母羊發情到來之前的4天),一次肌肉注射PMSG500~1000國際單位,可使單羔母羊排雙卵。
7.適時配種產羔。
一般母羊初配為10月齡以上,公羊8月齡;綿羊體重達40千克以上、奶山羊35千克、肉羊25千克。一年兩胎可安排在春秋配種。母羊發情表現外陰潮紅,流黏液,尾搖擺上翹,叫聲不斷,釆食減少且不安定,應及時配種,俗有“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間”的說法。可釆取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技術。要求母羊第一次配種后12~24小時內重復配一次,利于提高受胎率和產羔率,這樣可達一年兩胎或兩年三胎,平均窩產崽數在2頭以上,有的高達3~4頭。生產實踐中還常采用雙重配、混合輸精等辦法。
8.導入多產品種血液。
用多胎品種與地方品種雜交,是提高繁殖力最快、最有效和最簡便的方法。據研究,用莎能山羊改良本地山羊,其后代周歲體重可提高80%以上,雙羔率提高40%以上。
9.誘產多胎羔羊。
①超數排卵。母羊發情周期的第12或13天肌肉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500~1000單位,發情后立即配種并在當天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750國際單位,可排出數十個卵子。②喂二氫吡啶和注射雙羔素。據研究,每100千克補料中添加10~20克二氫吡啶,羊產羔率提高6.1%,母羊日增重提高19.1%。在配種前5周每頭母羊頸部皮下注射雙羔素2毫升,配種前2周再注射2毫升﹐產羔率可提高18.57%。
10.抓好母羊接產。
母羊妊娠期150天左右,臨產前7天進入產房。產房提前1周徹底清掃消毒,鋪上墊草,舍溫保持8℃左右。接產所用各種器具清洗消毒,接產人員剪短指甲和消毒處理。臨產前母羊的尾根、外陰部及肛門,用1%來蘇兒擦洗消毒,并用布擦干。羔羊產出后用碘酒涂搽臍帶頭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