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瓶子 朗讀┃小橋流水
編輯┃丄學號 主持┃梁山伯
1
最近,一條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的內容讓大家氣憤不已。
去年10月12號,武漢地鐵2號線金銀潭站,一個初中生模樣的小女孩,雙手插在衣服兜里,一直不停地向她媽媽踹去。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終究傷得父母鮮血淋漓。
前段時間播出的電視劇《安家》里,老嚴夫婦的遭遇讓所有觀眾都跟著揪心。
老嚴夫婦攜家帶口的來到上海,開了一家包子鋪維持生計。省吃儉用攢下300萬,全拿去給兒子買房,想趁著兒媳婦懷孕,老兩口搬過去也能方便照顧。
到了新家,面對親家母和兒媳婦的不歡迎,兒子就在一旁,連話也不說,還催爸媽趕緊走。甚至爸媽走的時候,他連送一下都不送。
老嚴夫婦只好灰溜溜的推著車,把行李拉著回包子鋪安身。夫妻倆忙活大半輩子,為了兒子吃盡了苦頭,可換來的卻是這樣尷尬的遭遇,讓觀眾唏噓不已。
當今社會,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個現象:越是普通的家庭,越要用盡全力去供養孩子。
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還是普通人的他們,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把所有的辛酸都咽到自己肚子里。只想給孩子營造一個幸福的生長空間。
可是,窮盡一生心血,用蜜罐子喂著長大的孩子,回報給父母的,卻是欺騙和傷害。
2
2020年5月23日,一條新聞讓朋友圈震驚。家住青島的張律師回家后,被15歲的女兒瑤瑤活活勒死在沙發上。
正應了張律師詩句里寫的那樣;“你小小的背影,讓我憂傷的心又變成冰涼的石頭。”
或許是媽媽給女兒的壓力太大,或許是媽媽寫的詩讓女兒很沒面子。當看到瑤瑤殺死母親的行為,還是讓我們不禁想問一句,這個世界怎么了?
張律師從女兒三歲開始,就帶著女兒獨自生活,這10多年的歲月里,她一定盡全力去扮演好一個媽媽的角色。給女兒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在朋友圈分享有關她的一切。
可沒想到,不感恩的孩子如同定時炸彈一般,隨時給父母致命一擊。
把孩子捧在手心,絲毫不敢放手的家長,其實是在用自己的血肉去喂養兇猛的野獸。
像這樣殺害父母的案子,難道還少嗎?
2019年3月16日,江蘇一名13歲少年因不服母親嚴厲管教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2020年8月20日,一個22歲的大學生因與父母產生矛盾,將父母殘忍殺害后攜款潛逃。
更不用提此前轟動一時的北大弒母案,讓每個人都心底一寒。
作家連岳說:“正常的父母,都知道自己和孩子兩不相欠。”
不給孩子好的感恩教育,就無法給孩子建立起健全的人格。一旦培養起事事以自己為中心的習慣,孩子喪失的不僅是照顧自己的能力,還有寶貴的同理心。
育兒專家李玫瑾說過:
“孩子3歲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滿地打滾;
可當他15歲時,他可能會自殘、自殺和你爭吵;
但當他20歲時,可能會怨恨你,甚至攻擊你。”
中國式父母養育孩子的初衷,不外乎有一個團圓的家庭,能在晚年享受孩子的照顧。
我養你小,你養我老。這樣簡單樸素的愿望,正在被無節制的溺愛和沒有秩序的家庭所破壞。
3
泰國的一個公益短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芭乍老師在當地小學任教,和其他老師不同的是,他每天給學生上課,都要帶著自己的媽媽,讓她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他的媽媽患有老年癡呆,在上課時經常發出一些聲響,引得學生一直往后看。
家長們一起找到校長,要求更換老師。但在此時,他們才了解到老師的孝心和難處。
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們受老師影響,也開始關心和體諒父母。
在人們看不見的時候,正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默默影響著孩子們,幫他們成為心存感恩的人。
10月10日,上海。一位老爺爺在吃雪糕時,被一旁的兒子搶走,引得老人像小孩子一樣連連抱怨。
原來,這位老爺爺今年已經81歲,患上老年癡呆癥已經9年,因為天氣涼,怕父親吃壞肚子,兒子才會搶父親的雪糕吃。
秋日的寒風里,雪糕下肚雖有涼意,但父子相親的熱氣把心里暖的熱乎乎的。
2020年10月13日,一位來自濟南的小女孩上了熱搜。
為了給患白血病的媽媽籌款,今年8歲的她,每天在馬路邊賣唱,每天要把《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唱上三四十遍。
寒風之中,簡單的歌詞一遍又一遍唱響,唱的是感恩媽媽的拳拳之心。
畢淑敏說:“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
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幸福不是富足的生活、奢華的排場,而是能對生活心存感恩,能感受生命中的溫暖。
讓孩子學會感恩,比讓他取得好成績、賺到大錢更加重要,與其當孩子長大后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還不如從小就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埋下感恩的心,從愛護家人開始,培養良好的品德。
4
教育家馮那斯基說:“孩子成為什么樣,全靠父母塑造。”想要培養出懂感恩的孩子,父母要用行動去引導。
2020年6月,廣東一名6歲的小男孩走紅網絡。
看著小男孩熟練地打包鹵菜,殷勤的給顧客遞送餐食,媽媽臉上的笑容就沒停過。
她說,把兒子帶出來,本來是想讓他少玩點手機游戲。
現在,兒子已經能幫媽媽洗碗、搞衛生、沖水。有時候看到媽媽太勞累,還會主動端水給媽媽喝,儼然一副小暖男的樣子。
美國育兒作家珍妮·艾里姆曾說:“孩子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其次,一定要在家庭中用儀式感營造感恩的氛圍。
有網友分享了一個故事:七夕節那天,一個6歲的小男孩精心為媽媽準備了了禮物,可當他看到爸爸的禮物后,躲在房間里哭泣,不肯出來。
他覺得,自己的禮物太寒酸,但是在媽媽看來,這張寫著“媽媽我愛你”的破紙條,比爸爸買的玫瑰花還要珍貴。
很多時候,當父母的會覺得,孩子給你端一次水,做一次飯,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這些小小的舉動,才在孩子的內心埋下感恩的種子。
幫孩子真正成長為勇敢善良的人,是每個父母的祈愿。
不要讓孩子覺得虧欠,也別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快的適應社會角色的變化,更好地愛自己、愛他人。
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平安順遂,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培養出真正有教養的孩子。
作者:瓶子,熱愛生活的95后,用文字書寫心事,記錄生活中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