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子 朗讀┃方芳
指導┃郭新愛 編輯┃丄學號
四川內江,兩個孩子在小區停車旁拔草來燒。最初火沒有燃起來,他們又把草拿到車中間燒?;饎菰絹碓酱蠛?,兩個孩子慌忙逃走。白色車輛車頭被燒焦,燒毀嚴重。
這就是典型熊孩子的熊行為,他們根本沒意識到這樣做會發生什么嚴重后果。
熊孩子的養成,歸根到底是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對孩子無條件放縱孩子,只會養壞他們。
父母要經常提醒孩子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告訴孩子不遵守規則的后果。
像四川這件事,稍有不慎就會危及到孩子的生命。
家長想要防患于未然,就要讓孩子知曉規矩、敬畏規矩,這樣他們才能養成守規矩的習慣。
有遠見的父母,都從小教育孩子守規矩。
01
規矩,是孩子立足的根本
曾有牧師把自己的20本古書贈給哈佛大學,并立下“學生只能在館內閱讀”的遺囑。
哈佛大學也一直嚴格地執行規定。
1764年的一天,有學生把牧師捐贈的書偷偷帶出了館外,準備閱讀完再歸還。
沒想到圖書館發生了火災,他手上的書也成了孤本!學生經過思想掙扎,頂著被開除的風險,去見了校長。
校長表揚了他的勇氣和誠實,然后開除了他。
因為有規定,所以校長秉公辦事。
這也告訴世人,用規則看守哈佛是最安全有效的。
這是對規則的敬畏,也是對規則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好詮釋。
家長對孩子在規矩上的教育,也應該如此。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逐漸社會化的過程。
“社會化”就需要孩子學習遵守規則,大到法律法規小到班級紀律,從最基本的規矩學起。
02
無視規矩,最終埋單的是自己
去年在浙江嘉興,一個中學生騎電動車帶同伴橫穿馬路時,沒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正好一輛小轎車駛過,導致兩車相撞 。
騎電車的中學生被撞飛,后座的孩子當場昏迷不醒。
學生騎電動車闖紅燈被撞飛,所幸孩子都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兩個孩子要負全責。
這血淋淋的教訓,是他們輕視交通規則的后果。
不遵守交通規則,不但擾亂了正常的社會交通秩序,還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不守規則的孩子,必定會受到懲罰。
父母平常應該以身作則,教育他們不要抱著僥幸心理闖紅燈。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讓孩子懂得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嚴重后果,輕則堵塞交通,重則車毀人亡。
社會是一個整體,規則意識會影響人在社會中的適應程度。
無視規矩就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受損失的還是自己。孩子只有正視規矩,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03
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學會守規矩
一位父親帶著年幼的孩子去河邊釣魚。
父子倆從上午開始釣魚,直到下午三點多,一條魚都沒有釣到。快四點時,終于有魚上鉤了。但魚上來時,已經超過了規定的釣魚時間。
父親選擇把魚放回河里,兒子急了,哭著說:“又沒有人看到!”
父親沒有因為兒子的哭泣妥協,反而告訴他,不能夠因為沒人看到就違反規定,孩子只好跟父親回家。
有些父母,會因為孩子的“一哭二鬧三撒嬌”就放手妥協,嘴里說著下不為例,但妥協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父母堅持不了原則,孩子也就養成不了守規矩的習慣。
反觀這位父親,他的言傳身教讓孩子長大后也像他一樣,是說一不二的人,還成為了業內口碑極好的律師。
古書說:“懸衡而平,設規而知圓?!?/span>
意思是有了秤,衡量東西就公平;有圓規,畫圓就準確。人們遵守規則,生活才有秩序。
規矩,不僅能讓孩子對這個世界的運行有更清楚地認知,也是對孩子的保護。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當自己的需求與社會規則產生沖突的時候,應遵守規則,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控制和調整。
身為父母,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便是在孩子年幼時,就教育他們遵守規矩。
04
寫在最后
父母想讓孩子平平安安、有出息,就要給孩子立規矩、教孩子守規矩。
有規矩的家庭,孩子更有出息;沒有規矩的家庭,比貧窮更可怕。
所以,我們不光要讓孩子知道規矩的重要性,更要讓孩子養成從小遵守規矩的習慣。我們建立的不僅是規矩,更是孩子日后生活中的基本準則。
作者:燕子,正直善良,愛學習的燕子,愿意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與孩子共同成長,展翅高飛。